Tomato Sauce

明明就是番茄做的,番茄醬的英文為什麼不叫Tomato Sauce?

01 Apr, 2020
明明就是番茄做的,番茄醬的英文為什麼不叫Tomato Sauce? Photo Credit:Dennis Klein on Unsplash

為什麼明明就是番茄做的,番茄醬英文卻叫Ketchup,而不是tomato sauce/paste或是condensed tomato juice呢?

文字:Cynthia

還記得一位加拿大的朋友曾經告訴我,番茄醬是生活必需品,他們家從來沒缺過,就像是有廚房就會有鹽巴一樣,在歐美人家番茄醬地位絕對與我們華人的醬油不相上下。只是,你是否曾經納悶,為什麼明明就是番茄做的,番茄醬英文卻叫Ketchup,而不是tomato sauce/paste或是condensed tomato juice呢?

蕃茄醬的由來

pedro-ribeiro-b8jHMJOzso8-unsplash
Photo Credit:Pedro Ribeiro on Unsplash

番茄醬——ketchup,源自於福建,原本是魚露kê-tsiap。17、18世紀是航海極盛時期,來往東西方的貿易活動熱絡,許多歐美國家都會來尋找新產品,帶回西方國家再創商機,有趣的食物與文化常常就也因此推展開來。而Ketchup,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首次被牛津字典收錄,指出為東印度產品,而首次以商品樣貌記載,則是於1711年,由Charles Lockyer所著的《Account of the trade in India》(有點像古代貿易商的黃頁)提出:「大豆來自日本,口味最好的Ketchup來自越南Tonguin(河內那一區),有大豆也有『ketchup』又便宜的,則來自中國。」可見魚露在亞洲已經是常見的貿易商品。

而在1732年,由Richard Bradley所發表的食譜中,我們可以看到是內容物為香菇、核桃、生蠔或小魚乾等,證明kê-tsiap是魚露,完全沒有番茄。甚至當時英國著名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也非常喜歡「香菇Ketchup」,當時大家普遍所知的Ketchup和我們所理解的魚露相同,常添加於魚、肉、湯等料理中,是一種佐料,紅極一時,當時Ketchup是外來名,所以名稱多變,可以是ke-tchup、kôechiap或Catsup......等等 。

為什麼後來會有番茄呢?

ryan-quintal-g0Y9eaPBVug-unsplash
Photo Credit:Ryan Quintal on Unsplash

加入番茄的點子,則是由19世紀初美國費城著名的園藝科學家James Mease所發表的,因為當時南美洲也流行以大量番茄做基底的料理,因此,他以大量番茄做為基底來改良魚露,並加入傳統香料、白蘭地(注意:並沒有現代成分的糖和醋)。然而,可想而知,這些材料都非常營養,不容易保存,發霉、細菌汙染事件時常發生,為此,19世紀也不斷發展色素與食品添加劑如苯甲酸鈉等,以延長保存期與賣相,但也造成許多社會上對Ketchup的食安疑慮,直到19世紀末Dr. Harvey Washington Wiley(Dr. Wiley)提出苯甲酸鈉應該要被禁用。

此時的Dr. Wiley和他的夥伴Henry J. Heinz也發表了新的配方,使用極度成熟、鮮紅色的番茄,並加入大量的醋,顯著提高酸度,以延長賣相與降低食物腐敗的機率,這種無防腐劑的番茄醬被社會廣泛接受,他們更將產品定名為Ketchup,由於賣得太好了,因此正式由產品名代替了這項佐料的名稱。

名稱追查遊戲

matt-briney-IGgpJZJiwqs-unsplash
Photo Credit:Matt Briney on Unsplash

1877年,食物歷史學家Eneas Dallas追查Ketchup可能來自於日文「Kitjap」,而在1909年,證據指出日文的Kitjap源是馬來/印尼文(Bahasa)的Kecap,而Kecap是源自於福建話kê-tsiap(魚露),因為當時有相當多的福建人下南洋工作,經常在食物裡添加魚露,英國並曾經在牛津字典裡註記:「kê-tsiap: A brine of the pickled fish, amoy dialect.」(魚露:一種醃魚的鹹水,廈門話),但實際上,根據紀錄,最好吃的kê-tsiap原於越南,所以食物歷史學家也認為這項料理可能真正來自越南,但是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

由魚露成為番茄醬,將近300年的演化,文化、創意與貿易的結合,不斷的添加、適應、揣測與改良,衍生出一項完全意想不到的事,就像人生每個時期在不同際遇下添入的火花與印記,沒有哪一個比較好或比較不好,最重要的還是享受當下的狀態,就算已經成為了不同產品,還是有屬於它的市場。下一次當餐桌上又出現番茄醬的時候,你是否也會和我一樣,覺得番茄醬不再只是番茄醬。

參考資料

本文經食物。典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從番茄醬看東西文化創意交流〉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Cynthia

台灣長大的女子,拿過創業箱跑警察,也拿過pipet槍跑電泳,當過上班族也當過小老闆,當過主管也當過家管,歷經美國、台灣、新加坡的磨練後,正開啟我在西班牙的生活,原本以為是我計畫人生,後來才知道,我已被人生計畫,好險,我還喜歡。

更多此作者文章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24 May, 2023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亞果元素】Mag-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_完稿_(1)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圖片11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將行動電源放置在充電區,即可為行動電源充電及手機充電,再也不怕出門才發現沒電。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圖片3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Mag 5同時支援磁吸行動電源、iPhone、AirPods、Apple Watch、USB-A生活小物充電。
圖片_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下方圓形大底座支援無線充電款AirPods及具有無線充電盒之藍牙耳機充電。
圖片44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Apple Watch充電器拆卸後可使用USB-C接上其他裝置。
圖片_5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底座大面積接觸桌面,穩固耐用,不怕一碰就東倒西歪。獨特可調式支架設計可上下調整最佳角度。
圖片_6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