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爵士樂手與哲學家們煙霧瀰漫的地下天堂——禁忌酒吧

禁忌酒吧距離花神咖啡館不遠,實際地址是33 rue Dauphine,位於巴黎的第六區。這裏出現的年輕角色,都是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們的生活方式、藝術品味,甚至他們的胡鬧,都可能是文化大事件發生的瞬間。
沙特和波娃的學生、情人們,也就是左岸的年輕世代——二戰的孩子們——都很喜歡胡搞瞎搞。他們最愛的巢穴就是雅各路上的綠色酒吧。
半夜一點,這些年輕人在綠色酒吧打烊後無處可去,只能聚集在人行道上,席地而坐一路聊到凌晨,附近的居民都快被逼瘋了,尤其是早上必須早起工作的工匠。居民都很習慣把夜壺中的液體,往樓下這群年輕人的頭上倒,好順利趕走他們。
沒多久後,葛瑞柯、卡札利斯和她們的狐群狗黨便在多芬街上,找到了一間整晚不打烊又歡迎文字工作者的咖啡館。咖啡館內充滿著墨水、咖啡還有附近烘焙坊的可頌味道。某個冷冽的早晨,葛瑞柯在找她的外套時,發現了一扇連著陡峭木梯的小門,木梯的另一頭是一個寬廣空曠的拱頂地窖。

葛瑞柯和她朋友,想說服來自土魯斯(Toulouse)的咖啡館老闆季歐內(Guyonnet)夫婦,讓他們使用這個地下室,說是要當作排練室。4個月後,季歐內總算答應了,禁忌酒吧即將誕生。
「這種喜歡地下空間和拱頂地窖的特殊品味是很怪。」葛瑞柯在回憶錄中承認。「是戰時躲空襲警報養成的習慣嗎?還是我們心裡其實想要逃離日常瑣事的渴望,想要待在社會的邊緣,留在充滿被遺忘的老酒氣味,以及蟲蛀老傢俱的空間中?」
1947年春,禁忌酒吧(Le Tabou)在多芬路33號開張了。「我有時要負責在門口檔人。」在將近70年後,葛瑞柯娓娓道來:「我沒在客氣的,真的。某些晚上我只會放哲學家入場!」
放了幾週的留聲機音樂後,鮑希斯・維昂特別為禁忌酒吧組了一個小樂團「Les Grrr」,同時進駐了酒吧。酒吧廁所內有各種口號塗鴉,例如:「去吧檯點杯砒霜加薄荷,喝了你就永遠不再渴」或是「我想要投胎成為火車車禍」。

安-瑪麗・卡札利斯想要厚著臉皮替自己宣傳。也許曾為最年輕得獎詩人,又曾與瓦樂希共進午餐的卡札利斯,很希望自己的照片可以登上報紙?總之,1947年5月3日的《星期六晚報》頭版刊載了一篇很長的報導,標題是〈聖日爾曼德佩區穴居人的生活風格〉。報導文字旁有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名高挑帥氣、不拘小節的19歲黑髮男子(矢志成為電影導演的羅傑・華丁姆〔Roger Vadim〕)把手上的蠟燭遞給一名穿著長褲,黑長髮上蓋著蜘蛛網的年輕女子(茱麗葉・葛瑞柯)。
《星期六晚報》的記者侯貝・賈克(Robert Jacques)問他們:「你們相信什麼?」卡札利斯立刻有意識地怒回:「存在主義。」「這些可憐的年輕存在主義者」,記者賈克寫道:「只會躲在地窖喝酒、跳舞、沉溺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直到(他們病態地期盼著的)原子彈轟炸巴黎。」不用多做解釋,只需要兩句話就可以總結這個世代的人——貧困、不得體——也就是存在主義者。
波娃和沙特一點也不覺得這有趣,反而感到不悅。共產黨員和資產階級對他倆的攻擊已經夠猛烈了,現在他們還被指控汙染了年輕人。存在主義是許多哲學概念的集大成,不是一群沉溺於爵士音樂的咆勃客。
太遲了。這個報導很快就散布了出去,影響範圍遠至北京、耶路撒冷、紐約、倫敦、柏林,當然還有莫斯科,其中莫斯科應該是最為關鍵的城市。兩個宣稱在酒吧開幕後光顧過的蘇維埃記者,在《文學天地》雜誌(Literaturnaya Gazeta,英譯:Literary Gazette)中寫道:「這些生活在污穢之中的貧窮年輕人,會要你替他們付酒錢。他們是一群沉溺於最鄙俗之性慾的年輕人。」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巴黎左岸1940-1950:法國文藝最璀璨的十年》,創意市集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禁忌酒吧(Le Tabou)距離花神咖啡館不遠,實際地址是33 rue Dauphine,位於巴黎的第六區。本書中描繪的人物大多生活在1940-1950間的法國——文化藝術最豐沛的時代,當時的巴黎因為二次大戰而改變,成為世界思潮的前哨站,所以這些故事中出現的年輕角色,都是後來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音樂家,因此他們的思考方式、穿著、生活風格、藝術品味,甚至連他們的胡鬧與墮落,都可能是文化大事件發生的瞬間,而我們得以從書中穿越,見證這一切。
沙特(Jean-Paul Sartre)與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是當代哲學界有名的神仙眷侶,已不須多加贅述,文中出現的茱麗葉・葛瑞柯(Juliette Gréco)是法國著名女歌手,而鮑希斯・維昂(Boris Vian),則是著名爵士音樂家,他們所開設的禁忌酒吧原址,因為沙特、波娃,甚至《異鄉人》的卡繆(Albert Camus)等人皆是常客,因此以「存在主義者們的出沒處」而聞名,如今已是一處巴黎著名的朝聖景點。
法國爵士音樂在這煙霧瀰漫的地下天堂裡悄悄發展著,鮑希斯與兄弟們的三重奏演出,總是讓當時有名的音樂人也想加入,爵士傳奇人物Miles Davis也是當時的座上賓。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