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Designers

改變近10年來流行的樣貌:盤點最具影響力的12位時裝設計師

20 Jan, 2020
改變近10年來流行的樣貌:盤點最具影響力的12位時裝設計師 Photo Credit:Rick Owens

今回,我們就為各位挑選出在2010年至2019年這十年間最具影響力的12位時尚潮流界設計師,他們是改變時尚產業文化的重要推手。

文字:Michael Chu

在2010年至2019年間,時尚潮流產業可說是有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回首這10年間,過去不少提出的概念也終於完全實現:最大的轉變不外乎就是高端奢侈品牌與街頭潮流服飾以人們從未想過的方式作融合,每個時尚精品品牌都開始製作能夠走上街頭的潮流服飾,而原本的潮流品牌,也正式從街頭登上了各大時裝週的伸展台。

2010年代初,大部分的時尚精品品牌都對男裝不太在意,品牌們僅提供男士們一些基本的單品,像是西裝、運動服和休閒服等等,且大多只是將傳統剪裁加入些微新元素,即便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單品,也不甚適合在辦公室等正式場合著用。

90年代末期至00年代初的工裝熱潮則可視為男裝嬰兒時代的啟蒙風格。直到近幾年,像是Dior、Louis Vuitton等品牌開始重視男裝市場,並找來了多位知名且極具才華的設計師,這樣的情況便有了不少改變。

今回,我們就為各位挑選出在2010年至2019年這10年間最具影響力的12位時尚潮流界設計師,他們是改變時尚產業的重要推手。此外,即便在這個行業中女性和有色人種的比例較為小眾,但是可以看到在這10年間出現了一些破口,像是Kerby Jean-RaymondGrace Wales-BonnerMartine RoseYoon AhnHed Mayner肯定會在這個白人為多數的產業中造成衝擊,為全世界的時尚產業人才開拓嶄新的道路。

#01:川久保玲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ÇONS帝國的皇后,是過往無數種流行風格的重要推手,除了主品牌外,由她經手打造的多個支線如以男裝為主的HOMME PLUS、HOMME和Junya Watanabe即是Metropolitan Museum在2017年的展覽主題,傳達了COMME des GARÇONS在時尚產業數十年所完成的偉大成就。

此外,COMME des GARÇONS與Nike的聯乘系列亦是這10年中最佳的聯乘系列之一,包括2014年的BLACK COMME des GARÇONS Blazer和2017年的VaporMax和Dunk High。而川久保玲在2004年所創立的時尚名所Dover Street Market也與多個知名品牌像是sacai、Chrome Hearts、Gucci、AWAKE NY和Vetements合作,持續在全世界推廣時尚流行文化。


#02:Rick Owens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在時尚界極少設計師能夠與Rick Owens相提並論,自2000年代開始,他就在全球造成巨大的影響,到了2010年更是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知名饒舌歌手A$AP Rocky在他2013年的人氣單曲〈Fashion Killa〉中亦特別提到Rick Owens。

Rick Owens在21世紀的頭10年首次展現了他對服飾的獨到見解,但是在接下來的10年才真正帶來了屬於自己的設計風格,擴大自己的品牌推出支線DRKSHDW、並和多個品牌像是adidas、Hood Rubber CompanyVejasBirkenstock推出聯乘系列,並在世界各地推出多個話題十足的時裝秀,像是2015年秋冬系列外露男性生殖器以及2016年春夏系列的人行背包造型,Rick Owens不只吸引時尚潮流界的人士的目光,甚至連普羅大眾也對時尚界有了全新瞭解。


#03:Kanye West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雖然Kanye West似乎還有許多未被發掘的潛力,但是目前他對時尚潮流界所帶來了巨大影響已經不容忽視。Kanye West在2009年正式踏足時裝界進入Fendi實習、與A Bathing Ape®合作、接受Riccardo Tisci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指導以及在2014年與APC合作時首次揭露個人品牌,眾人在Kanye West與Nike的聯乘鞋款Air Yeezy中便可嗅出他對時尚的敏銳度。

接著他在2015年正式推出YEEZY Season 1更是引領了全新的穿搭風格,柔和的大地色系置於寬鬆的衛衣和棉褲,創造出任何人都適宜的高端休閒運動風格。在這20年間,Kanye West完整了自己的個人風格,並依其推出了不斷進化的YEEZY系列服飾,更重要的,他確實履行了他製作鞋款的承諾:「讓每個人都能有YEEZY穿。」


#04:Virgil Abloh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儘管Kim Jones擔任創意總監時期的Louis Vuitton為奢侈精品與街頭服飾的結合帶來了劃時代的定義,但是Virgil Abloh卻為Louis Vuitton帶來一批年輕死忠愛好者,也為這個百年傳統品牌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完美轉折。

還記得他在2012年創立Pyrex Vision的時候,爆炸性的獲利讓他順利在2013年啟動了風靡至今的Off-White™,並成為2015年LVMH的決賽入圍者,兩年後,他也成功與時尚潮流界大佬村上隆、Nike等合作。

然而以上的成就只是冰山一角,若想量化Virgil Abloh的影響可為難上加難,他讓街頭服飾昇華至精美的藝術品,並為年輕族群帶來了多件夢寐以求的夢幻逸品。


#05:Miuccia Prada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多年來Prada始終在時尚界保持著領先地位,像是Miuccia Prada早就預測到正式與休閒混合的全新鞋款、極簡主義運動風服飾。此外,Prada代表性的運動休閒鞋款Cloudbust在2017年問世,率先推出了往後在時尚潮流界引起風潮的機能跑鞋。

Prada甚至可以無視2010年代的「Logo迷思」,即便不是大眾瘋狂追求的Logo類商品,依舊能造成搶購。在近幾年Prada更是推出機能奢侈支線,以尼龍為主要織料的Linea Rossa系列,復興其在90年代最火紅的支線。


#06:Riccardo Tisci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雖然Riccardo Tisci在這10年間以Burberry的男裝總監身份完結,但他為人所稱道的時刻仍是在Givenchy任職期間。Riccardo Tisci在Givenchy工作了將近12年,並於2017年正式出走,在這之前事實上沒有任何街頭潮流對奢侈品市場造成影響的主要實力,Riccardo Tisci卻靠著他著名的動物圖案T-Shirt、星星連帽衫和以籃球為靈感所發想的服飾贏得了眾多粉絲的喜愛。Riccardo Tisci為Givenchy所帶來的高端時尚和街頭潮流結合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


#07:Alessandro Michele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2015年一月,Gucci在Alessandro Michele身上下了一個重大賭注,將其提升為品牌的創意總監,負責每個時裝系列與品牌整體形象。Alessandro Michele自2002年開始一直在Tom Ford手下設計袋包,在他晉升為創意總監之後,Gucci在2017年的品牌收益大幅增長了50%,在隨後一年繼續保持,再度成長了45%。

這都要歸功於Alessandro Michele對時尚的浪漫思想與無限創意,驅動了消費者壓倒性的消費。他將「Logo迷思」運用得恰得其份,使其在Gucci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08:Hedi Silmane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愛他或恨他,Hedi Silmane同時是時裝評論家最愛批評的設計師和無比成功的設計師,成千上萬的男士湧向他所塑造的品牌,結束在Dior Homme的工作之後,Hedi Silmane在Yves Saint Laurent開啟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任期,在他上任之後,迅速的將品牌重新定名為Saint Laurent Paris,象徵了他將帶領品牌前往一個全新的境界。

這一個轉變包括貼身騎士長褲、合身西裝、緊身牛仔褲和尖頭靴等等。接著在2018年,Hedi Silmane得任Céline的總監,同樣地,他立即將「Céline」更名為「CELINE」,並將Phoebe Philo的極簡主義轉變為自身的修身風格,引起了大量的關注。


#09:Raf Simons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或許有人說Raf Simons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他和他的得力助手Pieter Mulier依舊在時尚潮流界佔有一席之地,包括與adidas的聯乘系列、Calvin Klein的合作以及個人品牌。即便聲勢時高時低,Raf Simons前瞻性的設計表達了他對趨勢的敏銳度,也因此一直都有著大量的粉絲追捧。


#10:高橋盾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作為裏原宿的代表之一,UNDERCOVER與Nike的合作早就引起時尚潮流界人士的一致好評,主理人高橋盾為喜愛時尚潮流的人都帶來了一些東西,像是品牌開設的MADSTORE推出了入門級別的T-Shirt、與滑板品牌Vans和Supreme的聯乘系列。

高橋盾在2013年還創立了JohnUNDERCOVER和SueUNDERCOVER支線,推出更具日本傳統元素以及區域限定的服飾系列,他也成功在2017年將這兩個品牌推向國際。

雖然UNDERCOVER結束了女裝系列的時裝秀,但我們仍舊可以透過男裝時裝秀看到高橋盾的無限創意,像是最近在Pitti Uomo所展示的與Valentino的重磅聯乘,可說是2019年的最佳聯乘系列。


#11:Phoebe Philo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在Céline任職的10年間,Phoebe Philo成為了尋求精緻、幹練服裝女性的燈塔。這並不是代表她避免使用多種不同的顏色或大膽圖案,在2014年春季和2016年早秋系列中他就使用了溫暖柔和顏色,並以顛覆極簡主義的花俏蛇紋和流蘇設計呈現,同樣獲得時尚界的一致讚譽。

Phoebe Philo的才華無可取代,或許做好的例子就是他在2013年早秋、2014年Resort和2017年春季的型錄。這10年間,Phoebe Philo贏得了世界各地的讚譽,更造成了來自大街小巷的模仿,無疑讓她在離開Céline後的動向更加值得注意。


#12:Demna Gvasalia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2_t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Demna Gvasalia在2015年之後才真正成為時尚頭條人物之一,他在Vetements和Balenciaga塑造了只有他才能創造的趨勢。他在重新定義了「normcore」,以寬鬆的剪裁到滿版印花席捲時尚潮流界,直到近幾年才轉為極簡主義為主的設計。

Vetements也和Levi’s、COMME des GARÇONS SHIRT、Juicy CoutureManolo Blahnik等品牌展開聯乘系列,雖然在今年正式離開Vetements,但他無疑是確立Vetements品牌定位的靈魂人物。

而在Balenciaga時,Demna Gvasalia推出的Triple S運動鞋帶來了沒有其他鞋款曾帶來過的風潮,其對於「Dad Shoes」的先見之明造成了驚人的巨大價值,隨之而來的就是其他精品時尚品牌到大型鞋類品牌都開始爭先恐後的模仿Demna Gvasalia製作Chunky Sneaker。

本文經HYPEBEAS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HYPEBEAST

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

更多此作者文章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24 May, 2023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亞果元素】Mag-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_完稿_(1)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圖片11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將行動電源放置在充電區,即可為行動電源充電及手機充電,再也不怕出門才發現沒電。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圖片3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Mag 5同時支援磁吸行動電源、iPhone、AirPods、Apple Watch、USB-A生活小物充電。
圖片_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下方圓形大底座支援無線充電款AirPods及具有無線充電盒之藍牙耳機充電。
圖片44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Apple Watch充電器拆卸後可使用USB-C接上其他裝置。
圖片_5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底座大面積接觸桌面,穩固耐用,不怕一碰就東倒西歪。獨特可調式支架設計可上下調整最佳角度。
圖片_6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