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實美味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植物肉界的特斯拉——IMPOSSIBLE FOODS

IMPOSSIBLE FOODS推廣植物肉文化擁有完善的思想架構,明瞭如要以「教育立場」推播絕對難以施行,必須先從「消費者–美食」的連結中著手研發,並循序漸進地向消費者堆疊理念。他們並非要硬性改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而是提供全新的選擇。
文字:Noel Lee
「畜牧業是製造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肉食』更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United Nations。
來自San Francisco矽谷Redwood City的食物科技公司IMPOSSIBLE FOODS,由前兒科醫生及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Dr. Patrick O. Brown於2011年創辦,為追求碳足跡的最小化,堅持利用對環境影響較少的方式,即透過植物生產肉類和奶製品植物,運用現代科學及科技創造健康食品,致力恢復自然生熊系統及維護可持續發展。

「植物肉」對大眾來說早有耳聞,但要如何讓消費者真的去「嘗試」的這項商品,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IMPOSSIBLE FOODS近年積極推廣植物肉的美食文化,今年四月正式進駐香港,為首要主打的海外市場,緊接著又在七月進軍澳門,透過與各大餐廳的合作關係,成為讓消費者認識的首要媒介。
「香港人經常處於全球美食趨勢的最前沿。Impossible Burger十分美味及多樣化,必定能為香港這個美食天堂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IMPOSSIBLE FOODS多數合作對象中,包括與2017年「世界50最佳餐廳」的亞洲最佳女廚師得獎者May Chow旗下兩間餐廳:Little Bao及Happy Paradise,這兩間潮流食肆均為傳統廣東小菜帶來21世紀的創新演繹,是新派廣東菜的代表。
此外還有名廚Uwe Opocensky所掌管的Beef & Liberty,這家餐廳以18世紀牛排三明治注入新潮味道,被譽為香港和上海最好的漢堡及亞洲最佳漢堡概念,有了Impossible Burger的加持無疑為餐廳增添新的文化色彩。
「我們著迷於製作漢堡及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我們很高興Impossible Burger為全球漢堡界添上不一樣的色彩,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機遇。我們肯定客人一定會喜歡Impossible Burger,並會為能一嚐其滋味而感到高興。」Uwe Opocensky。
IMPOSSIBLE FOODS推廣植物肉文化擁有完善的思想架構,明瞭如要以「教育立場」推播絕對難以施行,必須先從「消費者–美食」的連結中著手研發,並循序漸進地向消費者堆疊理念。他們並非要硬性改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而是提供全新的選擇,並藉機宣揚「植物肉」的正面影響。
對消費者來說,初來乍到的陌生美食除了從文字介紹、擺盤、外觀上的了解之外,「初嚐」的口感才是最為讓人動心的要點所在。IMPOSSIBLE FOODS將素肉打造成有如牛肉的真實口感,而在筆者經歷多次不同食物創作的嘗試後,包括漢堡肉、炒牛肉、披薩與薄餅等,表現的都有如真牛肉般傑出,而今番,我們就來解構它的奧秘之處。
IMPOSSIBLE FOODS「植物肉」的組成成分包括小麥、椰子油、馬鈴薯、蒟蒻與玉米糖膠等,而其中扮演最大關鍵的則是「豆血紅蛋白」。該成分是由「血紅素」基因改造而成,「血紅素」令血液呈紅色,允許動物細胞攜帶氧氣,在所有生物中都能找到血紅素,但在動物組織中數量尤其多,IMPOSSIBLE FOODS科學家認為這是肉類之所以擁有「肉味」的原因。
「豆血紅蛋白」與肉類中的血紅素分子相同,它能帶出牛肉的味道,但卻花耗更少的資源。相對一般牛肉漢堡,Impossible Burger的製造過程能減少75%用水量,87%溫室氣體排放量及95%土地使用量。

而筆者也在近月有幸前進IMPOSSIBLE FOODS實驗室內部參觀,包括研發部門與生產部門,並與品牌的首席科學家David Lipman進行訪談。他分享了IMPOSSIBLE FOODS的短中長期目標,先是談論對美國碎牛肉市場的開拓,為了多方迎合消費者的口味,目前正進行多方改善,在與消費者溝通和回饋的過程中,也讓David Lipman十分滿意現階段品牌的表現。
IMPOSSIBLE FOODS緊接著將會著手其他肉類的研發,例如豬肉的開發就必須考究各國的美食文化,而消費者對於肉類的品項愛好又不盡相同,口感的要求也有極大差異,以上諸點都是未來品牌會特別留心的要點。最後的長期目標,或將開發關於蛋,牛奶或豆漿等類產品,要如何做得美味絕對是需要花上大量時間才能得到答案。

對David Lipman來說,品牌主打的Impossible Burger可謂是下一個世代的漢堡,他在乎的是它能為這世代帶來怎樣的影響力。或將會為人們捎來新的觀感,進而衝擊整個社會、打破多少的既定思維,而它又能衍生出何種新的議題?IMPOSSIBLE FOODS就猶如Elon Musk領導的Tesla一般,除了屢屢推出創新概念與產品外,要給予此世代的思想震撼才是品牌背後的理念初衷。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AI智慧修圖,Adobe「攝影計畫」讓你分享質感好照片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