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蝙蝠俠模樣,他已毫無保留呈現了——克里斯汀貝爾

時代會變、好萊塢不可能讓經典停在過去,在《黑暗騎士》三部曲之後,華納即將推出全新的《正義聯盟》系列電影,一個尷尬的問題於焉產生:貝爾還會回鍋連任我們最愛的暗黑英雄嗎?
文字:龍貓大王通信
對許多超英雄粉絲來說,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是史上最棒的蝙蝠俠電影、史上最棒的超英雄電影——甚至是史上最棒的電影。這個系列所達到的成就斐然,換個角度,也讓飾演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成為了粉絲永遠愛戴的經典蝙蝠俠本尊——許多人往後只認知他是唯一的黑暗騎士了。
但是,時代會變、好萊塢不可能讓經典停在過去,在《黑暗騎士》三部曲之後,華納即將推出全新的《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系列電影,一個尷尬的問題於焉產生:貝爾還會回鍋連任我們最愛的暗黑英雄嗎?

早在2013年6月《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上映之前,一顆嶄新的宇宙已經隱約成形,而就在電影上映前幾天,華納影業已經宣布——《超人:鋼鐵英雄》的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與編劇大衛高耶(David S. Goyer),確定將會回歸製作《超人:鋼鐵英雄2》。新電影甚至還沒有上映,立刻就預約了續集,要不是華納影業對《超人:鋼鐵英雄》的票房評估樂觀到無可救藥,不然就是DC宇宙的計畫早已定案——電影公司已經有建構一個正義聯盟共用世界觀的構想……答案當然是後者。2012年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證明超英雄組團力量更大,而DC宇宙的討論與傳言,也早已經在網路上持續了好一陣子。
史奈德在七月聖地牙哥動漫展上(San Diego Comic-con)上證實,《超人:鋼鐵英雄2》將不只有超人,還會有新的蝙蝠俠登場。這讓粉絲已經期待約20年的大超對蝙哥的終極一戰,終於實現——這可以算是DC宇宙真正誕生的一刻,超人、蝙蝠俠、甚至其他可以想像的正義聯盟成員,就此共用相同的世界觀,如同前一年震驚業界的《復仇者聯盟》一般。

恭喜恭喜,這將會是繼承諾蘭《黑暗騎士》三部曲的最佳方式,想當然爾,如果貝爾是我們唯一信仰的黑暗騎士,讓他與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的超人來場大對決,一定會讓粉絲高潮到不能自己。早在三月份,社群網路早已有許多恭迎貝爾歸位的聲音,但是反過來,同樣也有人質疑貝爾回歸的可能性。而我們的蝙蝠俠貝爾,在2013年6月初,乾淨直截地表示自己不會再回歸黑暗騎士:
「我們真的很幸運,能製作三部蝙蝠俠電影,這就夠了,我們做人不要太貪心,」貝爾表示,「諾蘭總是說,他希望這一次能把所有蝙蝠俠的內容拍完,沒有下次了。結果拍到最後,我們坐在那面面相覷,我們知道,『還得再拍個第三集』。一開始真的不知道這個系列會演變到今天的地步,但這樣的發展是順其自然的,它結束的方式跟我們設想的結果一樣好。」
「蝙蝠俠就像個火炬,需要從一個演員傳承到另一個演員手上。所以我真的很期望,有另一位演員能接下棒子。」

貝爾的反應是很正常的,儘管華納影業盡力挽留,克里斯多福諾蘭已經決定從超級英雄世界慢慢引退,他只願意參與製作《超人:鋼鐵英雄》,卻已經不再執導後續的超英雄電影。而貝爾唯諾蘭是瞻,看來他也想要一起離團,而後續的《正義聯盟》計畫——那時還叫《超人:鋼鐵英雄2》——他甚至完全未被告知:「我完全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狀況,完全一無所知。沒有任何一個人來跟我談過這部新電影,我只知道,他們也許要製作一部正義聯盟相關的電影,僅只如此。」
不過,無論如何,看來貝爾也已經做好退休的心理準備了,那麼的確不管是誰來接任蝙蝠俠,看起來跟他都毫無干係。
而事實上,在新任導演史奈德的想像中,還真的沒有貝爾的位子。「我們的新電影與諾蘭版本有著天差地遠的不同,這部電影是一個嶄新的宇宙,所以即便我們很想繼續聘請克里斯汀貝爾,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蝙蝠俠是無法在我們的新世界裡留下來的。」史奈德解釋,「超人是很難活在諾蘭版本的蝙蝠俠宇宙裡的,這是為什麼我們一定得重啟整個宇宙的設定,這樣我們才能讓這些英雄們共存在同一個空間裡。」
史奈德開玩笑地說,貝爾也許可以畫老妝,飾演每次開車載蝙蝠俠的阿福。

這些話聽來有點殘酷,但至少證明了,史奈德希望他的DC宇宙能夠與諾蘭的現實化超英雄宇宙截然不同。確實,在諾蘭的世界觀裡,沒有神,只有意志比神還堅定的瘋子。布魯斯韋恩執著地像個瘋子、小丑與哈維登特(Harvey Dent)都執著地像追著車子的小狗。如果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有座滿是亞馬遜女戰士的天堂島,或是海底深處的亞特蘭蒂斯帝國。這會摧毀他們的執著,讓這些在諾蘭電影裡酷到不行的角色,看起來像是冥頑不靈的過氣角色——他們渾然不知天外有天。
好吧,既然貝爾在2013年6月就看開了(那時都還沒選出新蝙蝠俠的人選),那是最好的,貝爾果然是位豁達的漢子,願意將他一手打造、全球無數觀眾喜愛的蝙蝠俠形象拱手讓人。問題來了,在事過境遷之後將近一年半的2014年11月,貝爾再度接受訪問,他才吐出自己當時心中的天人交戰——蝙蝠俠也沒有你我想像地那麼心無罣礙。「我得要老實承認,雖然我覺得,當時真的是我離開蝙蝠俠的最好時機,可是我心中永遠有個聲音一直在說,『喔拜託……再拍一部也無妨吧。』」貝爾誠懇地自我剖析:
「當我聽到有新演員飾演蝙蝠俠時,那個瞬間,我突然整個人怔住了,兩眼放空,看著什麼也沒有的空中……看了半個多小時。」

克里斯汀貝爾曾經多次強調,諾蘭導演是他願意繼續擔任蝙蝠俠的最大原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他已經演了三次蝙蝠俠,他為了這個角色,拿出了自己虐待肉體的專業態度。他為蝙蝠俠增重,為這位高譚犯罪剋星練出一身肌肉,還要試著為布魯斯韋恩的不同人生階段,找出最適合的心境表演方式:他已經真的成為了蝙蝠俠,他的肉體已經記住了蝙蝠俠的形狀,而韋恩已經成為了他潛在的人格。可是如今,這個世界告訴他,蝙蝠俠已經有另一個新名字了。這難免讓見多識廣的貝爾,也要備感黯然。
即便現在你再問貝爾,願不願意再回到高譚市成為黑暗騎士?他的回答應該仍然會一樣,他已經沒有回去的理由了,他能呈現出的最好蝙蝠俠模樣,已經毫無保留呈現了。但你要相信,他的心中也許永遠都有一絲依戀,因為我們的心中也有相同的感覺。而不用嘲笑這種感覺,因為這代表我們仍然沒有忘記,忘記曾經有個蝙蝠俠,叫做克里斯汀貝爾。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