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用不到的有薪假們誦經迴向:佈滿日本勞工們綿綿長恨的「有給淨化」

子欲養而親不待。懷著對已逝親人的愧疚,我們在清明節表達對他們的哀悼,有時甚至是懊悔與殘念。「如果那個時候多關心他一點……」這樣的懊悔,或是希望家人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的祝福,日本人通常在中元時節(お盆),透過供養儀式傳達給他們。現在,供養儀式日新月異,讓我們可以向其他值得哀悼的事物獻上敬意,比如......妳的特休假。
日本上班族曾經以「企業戰士」的稱呼自豪:泡沫經濟時代裡,百年罕見的絕佳經濟景氣,就像一台巨大的提款機。你工作得越多,就能領得越多。在那個日本勞動法規還未完備的年代,只要有人想談「正常工時」或是「合理加班費」這種問題,立刻會被視為擋人財路。畢竟連電視廣告時段都在狂打時任三郎主演的營養劑廣告:時任飾演在各國之間飛來飛去的上班族,唱著「你能奮戰24小時嗎」的廣告歌。
沒錯,工作24小時都不奇怪了。別忘了,泡沫經濟時代的加班費極不合理:金額比時薪還要高上數倍,許多上班族甚至寧可加班到隔日凌晨,辛苦一晚,兩天的工資就入手。
在泡沫經濟年代,工時長或是捨棄有薪假,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說還算可以理解。慢慢地,自1991年開始,日本進入了「失落的十年」,股票指數一瀉千里,這些勞動問題才終於被發大財的勞工們發現──現在加班也沒財可發了。

1992年,日本政府機關也開始導入週休2日制,但對許多私人企業來說,加班成為了一種慣性,乃至一種文化。以前加班到半夜,先出去喝一杯再回公司繼續拚,燃燒自己的生命可以換得鉅額的鈔票,現在沒有鈔票了,出去喝一杯有時成為同事互相幹譙公司的良機、或甚至是被迫與上司應酬陪笑的苦差事。
2002年,牛津大辭典收錄了「過勞死」一詞,而且是直接收錄了這個字的日文拼音「karoshi」,來代表因工作過度危害健康的猝逝現象。對於將顧客奉為神明的優秀日本產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殘酷的諷刺。曾幾何時,「企業戰士」、「終身鐵飯碗」這些上班族熟悉的名詞,轉化為「社畜」或是「黑心企業」等等字面上就令人不安的詞語──「黑心企業」還被選為2013年日本社會十大流行關鍵字之一。
所以,「有給淨化」這項今年首辦的活動,令許多上班族一見便心有戚戚焉:「有給」指的是有薪假、特休假;而「淨化」指的是以特殊的供養儀式,表達對這些你明明擁有、卻永遠用不到的休息機會的殘念。主辦單位將會在今年的11月22日與23日兩天的18至21時,於東京大手町的東京產經大廈Metro square舉辦。

活動官網上大大地寫著「沒有用到的特休,都到哪裡去了呢?」,不免傳達出一絲哀愁。11月23日,正是日本的勞動節(勤労感謝の日)。但諷刺的是,日本連勞動節的名稱都跟其他國家不同:「勤労感謝の日」代表著這是個感謝勞動工作的日子,而不是感謝勞工。有給淨化辦在這一天,實在是正合時節。
如今到11月15日之前,可以到官網上留下你的基本資料,以及你沒有用到特休的哀愁心情。主辦單位會選出300位可憐的施主,將他們的宿怨寫在燈籠上,並且請來東京西念寺的和尚們誦經並迴向。現場還會有許多相關活動:「特休假運用方式占卜」會告訴你,該怎麼請假、請假該去哪裡是最吉利的。代表即便加班加到死的你,沒有勇氣向大會投稿加班加到死的心情,還是可以在會場,占卜一下你未來會不會繼續加班加到死,主辦單位真是溫馨又貼心。
官網上的範例,可能會讓你哭得比參加祖父母的供養儀式還悽慘:「婚喪喜慶全都沒去」、「發燒快到40度,一邊哭著一邊去上班」、「好想去Fuji Rock啊」、「連蜜月旅行都去不成」、「原來我也有特休假啊」、「關島旅行被迫中斷」、「9年來都不能參加小孩的家長會」、「姊姊結婚不能參加」、「被女朋友甩了」、「有給淨化那一天因為上班所以無法參加」。

但這些還只是範例而已,想必已經觸動你心中最難堪的回憶,以及想起你爸媽親友愛人已經唸過無數次的抱怨。
在推特上,這項月底才進行的活動,卻已經早一步開始了:大家開始傾訴他們不公平的工作待遇。「我工作的理髮院,16年來連一天有薪假都沒給我,薪水只有10萬,連什麼獎金都欠奉」,像這種已經等同在抱怨黑心企業的推文不少,更慘的是許多網友才發現,原來不是全日本各地的公司都有有薪假制度,連日本各地的政府機關,也並非全都有針對有薪假的違規處罰規則。「竟然有有薪假這種福利!以為是外商才會有……」的推文,令人更感受到秋夜的淒涼。
這項活動是由人力銀行doda舉辦,先前他們也舉辦過「黑心企業體驗營」這樣兼具諷刺意味與教育意義的活動。當然,doda希望參加活動的民眾,最好在會場就直接下載他們的app開始找新工作。但暫時忽略人力銀行期望大家都辭職的私心,另一方面,這樣的活動每每能夠引起巨大的回響,證明了日本的勞動環境仍然充滿了險惡與哀愁。
日本上班族視休假為一種說不出口的羞恥、充滿著拋下同事獨自享樂的罪惡感,還得忍受上司准假前的冷嘲熱諷──而且還不見得能准假。
這種不愉快的經驗養成的「拒假」心態,已經成為了工作本職內容之外的沉重壓力。

2013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曾調查36個國家的勞工年平均工時,日本的1734小時不過是所有國家的中位而已,直到2018年更下降到1680小時,看起來似乎大家的工時更少了──這其中當然有陷阱。日本的男女勞動比率並不比其他國家高多少,而且日本的打工族群人數眾多。因此,如果統計工時超過每週50小時以上的員工人數比率,日本瞬間攀升到第6名,每日私生活時數的排名也是倒數第6名,OECD評斷勞工每日應有15小時的休息(社交活動或個人嗜好等)與處理生活基本需求(吃飯睡眠等)的時間,但日本勞工只有14.1個小時而已,注意,這還是平均值。
泡沫經濟時代已經遠離日本將近30年,但是那句「你能奮戰24小時嗎」的歌詞,卻似乎仍然在公司隔間裡還是聽得很清楚。這次「有給淨化」的活動,只辦兩天可能太短了,勞工一天無法安心請假,無法請假的怨恨,就算誦經365天可能也無法消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