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door Style

從模仿美國文化到鮮明的「山系」時髦感:日本Outdoor品牌編年史

31 Oct, 2019
從模仿美國文化到鮮明的「山系」時髦感:日本Outdoor品牌編年史 Photo Credit:meanswhile

此番,我們就以美國和日本的戶外文化為研究對象,縱觀近190年中,美國和日本的戶外文化在各自的發展中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和變化?

文字:Shireen

當老牌時裝屋將戶外元素設計搬上T台,潮流品牌與戶外品牌聯名將產品帶入年輕人的視野,戶外風格好像從老氣橫秋的形象搖身一變成為了「機能」與「未來感」的代名詞。而從戶外風格最原始的起點 ——「戶外運動」出發,你又會發現另外一番景象:忠實的戶外風格追隨者們會在意生活中的戶外精神而不是產品本身,他們會真正參與到戶外運動中,嘗試與大自然構建一種聯繫,戶外風格產品真正的消費者也正是這類群體,他們保證了戶外文化的持續發展。

這樣的消費群體以國家劃分,最具代表的當屬美國和日本。根據美國戶外協會(OIA)統計,2017年美國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達到138.3億美元。2016年,日本戶外用品營業收入在1800億日元以上,日本國民戶外品牌Mont-Bell在其中佔有相當比例的消費份額,其銷售額中的90%在日本本土產生。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THE NORTH FACE,HYPEBEAST提供

此番,我們就以美國和日本的戶外文化為研究對象,縱觀近190年中,美國和日本的戶外文化在各自的發展中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和變化?

美國戶外文化如何流入日本

不同國家對待生活與運動的觀念不盡相同,這與各國的歷史與文化息息相關。從上文的時間線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戶外品牌的誕生與軍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美國是一個通過反抗殖民主義而建立的新興國家,經歷過獨立戰爭、西進運動等艱苦的歷程,這造就了美國人的抗爭意識和冒險精神,而戶外運動正是這些文化的集中體現。

在二戰後的那些年裏,美國代表著成功,美國的服裝風格為幾十年後的日本樹立了穿衣的黃金標準。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對美國服飾進行了週期性的朝聖——從常春藤到嬉皮,從戶外風格到加州校園服裝,再回到東海岸風格,戶外文化是日本對美國服飾文化朝聖的一部分。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Made in U.S.A.Catalog,HYPEBEAST提供

1965年,由石津謙介氏、くろすとしゆき氏、長谷川元氏、林田昭慶氏四位合寫的《TAKE IVY》把學院風帶到日本,令整個商業社會開始注重造型。1975年,日本雜誌《Made in U.S.A.Catalog》創刊,成為日本年輕一代間美國熱的起步點。

在BEAMS 2016年出版的書籍《WHAT’S NEXT》中顯示,Outdoor style出現的時間是1977年。1830年創立的美國戶外老牌Woolrich,其生產的格子布戶外運動夾克成為最具代表性戶外服飾,在1977年的日本掀起了一股熱潮,特別是紅黑格子的外套最受歡迎。除此之外,1912年創立的L.L. Bean以及1960年成立的Sierra Designs,也是早期流行於日本的美國戶外品牌。

戶外風格在日本掀起的第二波熱潮是1992年出現的Outdoor Mix Style。90年代穿搭風格分支越來精細和複雜,人們從以前的單一戶外風格穿搭升華到與其他風格單品的混搭,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被引進至日本的美國戶外品牌,開始在人們的穿搭方式的運用上發生了變化,Patagonia也就從那個時期開始在日本竄紅。

螢幕快照_2019-10-22_下午2_19_46
Photo Credit:Woolrich

戶外文化如何在日本落地生根,發展出其獨有的樣貌?

作為島國的日本,可以說是被大自然環繞的國家,自日本現代文明誕生以來,「自然」在其中的重要性就不可忽視。相比較美國人對待大自然的冒險抗爭精神,日本人對自然是以「敬畏」之心尋求共存,他們熱愛大自然,並擅長將自然與城市生活融合。

1928年創立的象徵日本戶外工藝精神的百年老牌LOGOS,便一直傳達著與大自然共處及守護環境的思想。LOGOS在商品開發上除了講求堅固耐用、輕便收納,更極力將大自然融入進去,選用天然材料,還設計了一系列的防災用品,以保護大自然為使命。LOGOS以「海拔5公尺至海拔800公尺」做基礎而開發產品,其品牌商品多元,應有盡有,因此也成為日本露友必備的品牌之一。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LOGOS,HYPEBEAST提供

二戰後,日本本土服裝品牌開始「向創新學習」——實驗和學習是什麽讓某些服裝發揮作用。通過改良並生產出自己版本的產品,並最終為新受眾重新詮釋戶外用品。在這樣的過程中,日本為奢華的面料、高品質的縫紉、創新的生產技術和樸實無華的處理樹立了全球標準。

1945至1950年間,當時仍然有很多美軍駐守在地,美軍制服雖然受歡迎但不易重製,牛仔褲亦非常昂貴。50年代由尾綺小太郎創立的Big John前身丸尾服飾,從美國進口二手Levi’s牛仔褲,在戰後的日本相當暢銷。沒多久,小太郎開始思考做日本製的牛仔褲,1960年,他與美國CONE MILLS公司簽訂了合約,之後從美國進口牛仔布料,進行改良靴子的縫針等製作方法的反覆嘗試,在不斷模仿和實踐中,Big John在兒島誕生了。1970年,Big John的銷售量達到美國進口商品的四倍。

而1963年,由山井信雄創立的Snow Peak,可能是日本戶外文化從模仿走向獨立的一個信號。隨後,日本登山家辰野勇在1975年創立了品牌Mont-Bell,長年的登山經歷造就了Mont-Bell充滿細節的登山設計,更貼近登山者的需求。時至今日,Mont-Bell已是日本國民級戶外品牌和全球知名的戶外用品生產商之一。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Snowpeak,HTPEBEAST提供

在日本,功能性服裝依舊是戶外風格的代表。除了像Snow Peak、Mont-Bell等注重面料、功能性和傳統工藝的產品型公司外,在BEAMS、Journal Standard、Ships等選品店興起之後,他們把戶外產品當作搭配素材,用來創造出新的造型。這一部分的戶外風格逐漸向潮流化發展,Urban Outdoor由此誕生。

讓日本戶外文化及服裝風格發展出獨有樣貌的,還離不開一些設計師們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通過親身感受,把戶外體驗帶回到服裝行業/潮流文化行業當中,打造出更適合日本人著用的風格,並讓日系戶外品牌擁有更多關注度和影響力。

中村世紀早期在GRAVISBurton Snowboards任職,當時的Visvim服飾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式軍裝的影響,中村利用他在Burton工作多年獲得的技術和經驗,通過Gore-Tex、VIBRAM、CORDURA等戶外品牌中常見的頂級輔料來提升自己的產品。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HYPEBEAST
Visvim的中村世紀

深受VAN Style、Ivy Style影響的設計師清水慶三,於1988年成立的NEPENTHES是日本現時最具潛力和代表性時裝選品店之一。2003年成立的支線SOUTH2 WEST8,以美國國家公園、露營、釣魚等靈感作主導,不但製作戶外體驗絕佳的釣具及袋款,還將日本傳統手竿毛鉤釣魚法的概念實體化於服裝上,把由城市起步、騎車出旅郊外,再攀山涉水於河川中釣魚的過程變成系列。

相澤陽介為White Mountaineering設計的工裝褲和迷彩服不僅適合日常更適合在戶外穿著,更是於2009年初次登上東京時裝周後被媒體爭相報道,知名度不斷提高。2016年White Mountaineering與adidas初次合作,同年亮相巴黎時裝週;2018年又與adidas旗下戶外支線adidas TERREX聯名,更是確定了品牌的定位。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White Mountaineering,HYPEBEAST提供

1993年,小林節正創立General Research,2006年將其更名為…….RESEARCH,在品牌的眾多支系中,最受歡迎的是MOUNTAIN RESEARCH,以山中生活出發,小林節正花了七年時間在長野縣建立研究基地,深度研究關於戶外休閑以及專業性的融合。由White Mountaineering前設計師藤崎尚大在2014年創立的Meanswhile。打破了戶外機能服飾的限制,以符合人體構造的剪裁、便利的著用方式、優秀的機能性在亞洲各地以及海外都獲得極大的關注度。

長期以來,日本培育了一個以生活方式為導向的戶外產品蓬勃發展的市場,許多美國知名戶外品牌陸續在日本建立獨立支線後也發生了改變。2003年中本間永一郎創辦Nanamica,同年與The North Face創立了日本支線Purple Label;Mountain Research的主理人小林節正,同時也擔任著Columbia日本支線Columbia Black Label設計師的職務;Burton Japan的高端支線AK457 ,最早是由fragment design參與設計,這樣的合作關係更加促使老牌美國戶外品牌在日本成功轉型。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Meanswhile,HYPEBEAST提供

品牌只是戶外文化中的一部分,它還有一些別的方面。2007年創刊的戶外雜誌《GO OUT》,讓日本的戶外文化有了更長久和權威的傳播途徑。雜誌每月內容都涵蓋了豐富的主題,已經變成戶外愛好者們獲得資訊的的第一選擇。2008年《GO OUT》推出的每年兩次的GO OUT CAMP & JAMBOREE戶外活動,吸引著成千上萬人參與。

2015年,BEAMS網站開設《HAPPY OUTSIDE BEAMS》專欄,為夏季戶外活動和節慶推出戶外單品選貨與Outdoor Style生活提案。

https___hk_hypebeast_com_files_2019_10_j
Photo Credit:HAPPY OUTSIDE BEAMS,HYPEBEAST提供

國家條件下的不同,造就了雙方戶外文化的不同,美國崇尚的是戶外運動,日本是擁抱自然與城市生活的相互融合。在長達近190年的演變中,雙方相互發展出和而不同的、獨有的戶外文化。

本文經HYPEBEAS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HYPEBEAST

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