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Space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亮點總整理

Art
09 Oct, 2019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亮點總整理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

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按了兩次的空白鍵」於九月底盛大開幕,這個採集計畫以「藝術進駐」為核心,透過藝術家對自我經驗的踏查,將藝術語言轉化為創作結晶。

文字整理:Jill Liu
資料來源:台北國際藝術村

經驗是體驗、是觀察,在不長不短的人生中所獲得的心得加以應用於後續作業上,而這些以前、這些曾經,不論屬性,對於未知的自我來說,掌握著重要的關鍵。而藝術之於日常,並非首要卻也需要,當現實出現神秘難解的習題時,我們試圖使用當代藝術的語言去梳理、去靠近。「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藝術採集計畫,從「我自己」為核心出發,藝術家透過內在踏查,採集專屬日常。

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平權議題,藝術能否從中引領人類走向美麗新世界?從FB、IG、YouTube等社群平台中,無限循環,害怕錯過任何事,可能是社會的新聞、朋友的消息,在真實與虛擬之間游移,「網路成癮」的我們,眼中看不見的其實是自己。

「你想太多了」、「堅強一點」、「加油好嗎」各種安慰聽起來都像是自尋煩惱,資訊爆炸、步調飛快的社會氛圍中,每個人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當被壓力、憂鬱、負面情緒籠罩時,卻只會獲得「脆弱」、「爛草莓」的標籤,「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迫使自己隱藏著創傷前進,其實只想知道何時才能放棄。

「家是永遠的避風港」,家庭關係是親密的羈絆,也像一面鏡子反映著自己,如何與家人相伴同行,彼此擁抱,其實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親密課題。其餘各種經驗是當自己面臨普遍性問題時所投射出來的反應,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會有不同解讀,包括「女權議題」、「身體記憶」、「意識型態」等面向,都是你我值得關注的。

個體終需獨立,與原生家庭分隔、拆離出某些自己,然後追尋,矛盾難解自我的認同過程打從受精的那一刻起,關於「我」的誕生、關於「我」是誰,彷彿所有事物必然在未來的特定時間點中以偶然的形式發生。牆面如同身體般,文字象徵著血管,進而構成了〈我是一座屠宰場〉的視覺核心,手寫視覺工作者林熙堯延續詩人潘柏霖的長詩創作,將詩中字句以包覆的視覺圖像出發,回歸詩中字句的個人解讀。

我是一座屠宰場_I_am_a_Slaughterhouse_複合媒材_Mixed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
〈我是一座屠宰場〉

〈運動學〉是由王連晟在TAV頂樓花園上所製造出一件虛擬的屋頂加蓋作品,運用各種球體在空間交會,碰撞到的物質也會產生類似施工的聲響,同時藉由重複性的機械動作呼應自己的學生時代,日復一日的練習,卻有種特異的身體感與目標脫節。李亦凡呈現的〈牆.obj〉是延續他過往對於影像結合雕塑的敘事方式,探究網路科技對於人們感知、速度感、知識、慾望與恐懼的型塑,思考在這網路破解感官的世代,網路與敘事的關係。

運動學_Kinematics_木料、鐵件、機械裝置_Wood,_Iron,_Ma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
〈運動學〉

街頭塗鴉發跡的藝術家Candy Bird,作品主題面向都市社會及邊緣性,透過作品〈齒輪味炒飯〉嘗試理解1942至1945年間,時值二次世界大戰前往日本應徵製造軍用飛機的一群台籍青年,這群少年工的經歷是東亞錯綜複雜命運的一部份,同時也是一段不被允許的台灣歷史,成為意識形態下的受害者,藝術家利用創作爬梳這段過去的同時,亦從中找尋連結自身的感性,並詮釋歷史循環與人類的關係。

齒輪油炒飯_Fried_Rice_with_Flavor_of_Gear_Oil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齒輪味炒飯〉

黃至正擅長運用複合媒材,其創作不斷解構現實與自我記憶,又重組為截然不同的他者,〈擱淺〉檢視生命議題與時間感知的模糊界線,作品貼上數千張銀箔,他認為在重複單一勞動的過程中,人們時常進入恍惚的狀態,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式的作業流程。作品最後是一張床的形式,同時也代表著潛在的監牢。床鋪的周圍則散落幾件素色衣物,他用乳膠把衣物包裹著,並將其粘貼於地板上,象徵著他看待生死的惆悵與對無盡等待的感慨。

擱淺_Stranding_複合媒材_Mixed_media_2019(2)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擱淺〉

曖曖。內含光實驗室作品〈天然。人造〉由蠟燭的嗅覺與視覺兩面切入,嗅覺是人類由母體發展的第一種感官,最初的生命經驗便是以此探索世界的愛與恐懼;而視覺是人類的大腦,帶領我們由黑暗進入光明,經驗世間萬物的本質,曖曖利用蠟燭勾起我們原始的感知,在這個人造的時代帶領我們回歸自然與人的本性。

天然。人造_God_Creates,_Human_Made_氣味、光、裝置_Sm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天然。人造〉

另外,本次計畫時逢台北國際藝術村與澳洲亞洲聯網合作交流10週年之際,亦特別邀請4位曾參與台澳交流的駐村藝術家合作創作。

許雁婷和莎莉・理查森自2015年透過澳洲亞洲聯網開啟合作緣分,4年來兩人持續合作,並在今年首次合作發表。本次展出的作品〈照映〉,如同交流計畫的寫照,從各自的藝術實踐中對話,照映彼此的生活,並透過藝術找到其中的連結。她們一同探索地景、空間與個人創作之間的關係,以文字、圖像、採訪∕錄音聲音及影像等素材作為基礎,亦與其他女性藝術家∕藝術工作者進行對話。作品試圖照映藝術家的生活與其藝術實踐的關係。

照映_Connect_複合媒材裝置_Mixed_media_installati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照映〉

林怡慧和克萊爾.布什比,在這次的計畫中分別以陶藝、聲音及編織,講訴了彼此關於〈茶的敘事〉,她們認為茶在不同文化中所象徵的意義都擁有關於情感連結的共同元素,因此林怡慧透過陶藝並結合聲音錄製了人們講述自己與茶之間的故事。而克萊爾則製作數件紡織品,用來解釋人們如何透過喝茶進行更深刻地交流。誠摯邀請觀眾一同進入百里廳聆聽與對談,共享屬於自己與一杯茶的時光。

茶的敘事_Tea_Stories_複合媒材裝置_Mixed_media_inst
Photo Credit: 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茶的敘事〉

2019藝術採集計畫聚焦於自我、人際、網路、城市與歷史對話的藝術創作類型。跳脫了象限限制,台北國際藝術村邀請大家一同走進藝術烏托邦的懷抱,同時也被藝術喚醒,以「我自己」的角度潛心於「按了兩次的空白鍵」之於日常的穿透、轉化與暫離。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

時間:即日起至11月3日
地點:台北市 北平東路7號 台北國際藝術村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楊士範


eld editor

每個物件都因為各種細節的差異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呈現,我們是一個在意細節的編輯團隊,想好好地說出屬於生活風格的醇厚故事。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

更多此作者文章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24 May, 2023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亞果元素】Mag-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_完稿_(1)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圖片11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將行動電源放置在充電區,即可為行動電源充電及手機充電,再也不怕出門才發現沒電。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圖片3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Mag 5同時支援磁吸行動電源、iPhone、AirPods、Apple Watch、USB-A生活小物充電。
圖片_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下方圓形大底座支援無線充電款AirPods及具有無線充電盒之藍牙耳機充電。
圖片44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Apple Watch充電器拆卸後可使用USB-C接上其他裝置。
圖片_5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底座大面積接觸桌面,穩固耐用,不怕一碰就東倒西歪。獨特可調式支架設計可上下調整最佳角度。
圖片_6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