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瘋狂時代|浮誇鏡框曾經是大明星的象徵標誌

這些浮誇眼鏡,有人形容為「camp(浮誇逗趣)」風格,有些則有前衛風格。因為實在太誇張了,但這種眼鏡卻常常在明星海報和演唱會裏看到,所以普通人在街上一看到有人戴這種眼鏡,就不禁以為是遇到大明星了!
周星馳電影《功夫》裏有這樣一段情節:有位文員路過,戴眼鏡的,被主角阿星罵道「四眼仔」,這位文員也是懂得功夫的,在電車上教訓阿星的時候說:「我身為文員,戴金絲眼鏡,是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的,我戴得好看,你為甚麼要針對我呢?」電影中的故事時代,是40年代的上海。

在40年代上海,文員戴金絲眼鏡上下班,也是合理的。那個時代,戴夾鼻眼鏡(pince-nez)和單片眼鏡(monocle)的人已經漸少,歐美人對眼鏡的看法也有改變。在30年代以前,很多人覺得戴眼鏡就像戴帽子一樣,要用的時候才拿出來,不用的時候則收好。不過,自從很多人漸漸發覺,眼鏡能如衣著一樣,改變臉形的外觀之後,在大學裏和中產階層行業裏,戴眼鏡就漸見普遍了。當時有律師說,戴上眼鏡之後,客人給的錢多了。
眼鏡自40年代開始,至80年代末期,可謂是變化萬千。而驅動這種變化的力量,不是來自前述男律師所說的錢,而是來自女性時裝雜誌。而太陽眼鏡在美國的興起,也讓不必戴眼鏡的人也戴眼鏡。從此以後,眼鏡就不再令人覺得是眼疾者的輔助器具了。
在四、五〇年代,眼鏡生產者為了應合新潮流,就用心製作新款的鏡框。以前某些鏡框粗的原因,是受製作物料的堅韌度限制而不得不粗,不然會容易破裂。不過到了四、五〇年代之後,某些時尚的鏡框變粗的原因,只是為了變出多種花樣。「鏡框也瘋狂」的時代因而來臨。鏡框設計者將粗框的空間,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狀。
- 1950年代,女秘書的常見的眼鏡造型
某份60年代女性雜誌是這樣說的:
如果臉形長的話,可以配戴富喜劇風的鏡框(harlequin-shaped frames),鏡框兩角上昂,令臉型看起來不長,或者可以配方框或橢圓框。臉方者,所選的框形則應該要上寬下窄。
選鏡框也要考慮鼻形。鼻小者,以中樑高的鏡框(high-bridged)為宜。鼻長而瘦的人,鏡框的中樑則應該低一些。如果鼻形闊而大,方框眼鏡最合襯。兩眼相距窄的人(close-set eyes),適合配戴兩邊外角有花飾的鏡框。
這只是普通的女性家庭雜誌,但是寫眼鏡卻寫得如此講究。
有些雜誌細談鏡框與鏡片的顏色如何搭配,有些則介紹眼鏡設計者的品牌。許多外貌浮誇的眼框,往往是那個時代眼鏡設計師的精心傑作。比如說,蝴蝶眼鏡、小丑眼鏡、網球拍太陽眼鏡、竹框眼鏡、「太空時代」相連鏡、獸紋粗框眼鏡。也有種鏡框名叫「金字塔」(Pyramid),是為了配合維達沙宣(Vidal Sassoon)設計的髮型而生產的。以上的眼鏡例子,部分來自Anglo American Optical和Oliver Goldsmith的產品。
這些浮誇眼鏡,有人形容為「camp(浮誇逗趣)」風格,有些則有前衛風格。有作者則說是「cult(叛教品味)」,因為實在太誇張了,但這種眼鏡卻常常在明星海報和演唱會裏看到,所以普通人在街上一看到有人戴這種眼鏡,就不禁以為是遇到大明星了!而刻意戴這種眼鏡逛街的人,就算服飾配襯得宜,也難免會被人譏諷「裝大明星」。
- Elton John在1974年時一場英國演唱會裡的表演造型
眼鏡的「瘋狂時代」,轉眼間已經過去有30年了,浮誇眼鏡雖然現在依然有,但就算是明星也很少再戴。有作者稱,這個「瘋狂時代」終結的原因,是90年代各地人關注保護環境,眼鏡因此而興起極簡風格(minimalism),新眼鏡多數是無框或者是幼框的,有些新鏡框以新物料製造,例如釱合金。眼鏡的美學標準彷彿「復古」了:要輕,要耐用,最好是摔不破,以便用和手工精良為美。這種新潮流,與30年代眼鏡變化的原因很相似。
故此,在這個時代,雖然類似70年代那種浮誇眼鏡依然有賣,有些依然極昂貴,但若然只是為了炫耀財富而買來戴,而沒有適當的衣飾來配襯的話,就會令人覺得「很不合理,很不合邏輯」了,戴得好不好看也好,大概也很容易受人「針對」吧。
參考書目:
- Corson, Richard, Fashions in eyeglasses: from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Third Impression with second supplement. London: Peter Owen Publishers. 2011.
- Handley, Neil, Cult eyewear: the world’s enduring classics. London: Merrell. 2011.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
從水晶藝術品看牛年吉祥話背後,台灣神獸的鄉野軼事
牛不僅在華人文化中有吉祥的意義,台灣的民俗價值觀更認為是有代表性的「神獸」。春節將至,不妨也多了解有關牛年吉祥話背後的鄉野軼事。
今(2021)年在十二生肖中屬牛年,牛自古就具有吉祥、招財的寓意,因此像「賺進金牛」、「牛到吉祥」等都是常見的新春祝賀詞,鄉野間也流傳許多有關牛神的信仰和民俗軼事。無論從文獻還是民俗傳說的角度來看,台灣人似乎都將牛視為神獸般的敬畏與愛戴,究竟我們對牛的特殊情感從何而來?
屬於台灣的神獸:牛的吉祥寓意從何而來
台灣與牛的緣分始於荷蘭入台時,從外地購賣水牛進行耕作。隨著漢族實施移民開墾政策,水牛成了台灣人密不可分的夥伴,跟隨主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少台灣人把牛當作家人,也養成「拒吃牛肉」的習慣。在道教信仰中,牛也成了融入台灣生活的神獸。比如中秋節時一邊唱誦咒語,一邊執行「關牛神」儀式,藉此問事占卜、清掃污穢。牛強而有力、憨厚老實的印象不只深植人心,更成為台灣人的生命隱喻。

而從牛年的吉祥話中,也可看出台灣人對牛的喜愛與敬畏。比如「牛臥富貴」就是源自古早以牛托運各式貨品,像是以牛運稻米、農穫等糧食,因此產生「送福送財」的喜慶形象。另外在牛堅強壯碩的體魄,除了象徵春季蓬勃的生機,也有祝賀他人身體健康的寓意。祝賀詞「牛轉新機」便代表的春季新運流轉的好兆頭。
Lotus 水晶將牛年吉祥寓意,化為璀璨藝術品
以高品質聞名的台灣生活精品代理商旺代企業創立「Lotus 水晶」品牌,結合西方工法與東方水晶藝術,以獨家設計將牛年吉祥話化為美麗的藝術品,分別以三種尺寸展現小牛跨步向前的動作,象徵「牛來運轉」的意象,並以象徵富的金黃色搭配樸實純淨的透白水晶體,完美地詮釋牛之於華人的獨特意義。 2021年春節送禮或招財自用若要夠應景,可參考以下三種寓意吉祥的Lotus水晶牛年工藝品:
● 牛來轉運「小牛行大運」

拜LOTUS 水晶之賜,引進德國先進刻面機器,在水晶體上塑造獨特的拋光構造,讓我們能從尺寸小巧可愛的「小牛行大運」,看出小牛活靈活現的外型,細緻地閃爍水晶七彩光芒。適合放在辦公桌上,象徵活絡工作與事業的新機運,為新年帶來好兆頭。
● 累積能量「蓄勢待發」

「冬日蟄伏,至春復出。」隨著春陽升起,水晶牛伴著七彩光芒閃耀登場。尺寸中等的「蓄勢待發」象徵能量積累,栩栩如生展現牛的智慧與力量。為了讓水晶作品更富有生命力,LOTUS 水晶以超過攝氏1450度的的高溫冶煉,使作品顏色更加飽和,透明度也隨之提升。就讓我們將「蓄勢待發」放入居家擺設,充滿活力地迎接2021年。
● 招財需大氣的「富貴金牛」

大尺寸的「富貴金牛」最能看出Lotus世界級純手工水晶切割的工藝之美,作品彷彿會自行發光,有如星體般閃耀,值得藏家好好欣賞。「富貴金牛」通透牛身搭配璀璨金黃象徵「帶財」的富貴之意,擺設於玄關或展示櫃上更能增添自宅豪華風格與主人的大氣。
三種尺寸皆能展現Lotus水晶專精的雕刻技法,讓金牛無時無刻反覆折射,閃爍有如鑽石般的光彩,為室內空間注入活力,成為家中最吸睛的藏品。
台灣在地品牌,最懂牛年精神
自1994年創立以來,旺代企業一直以「創造美好居家生活」的精神,耕耘家居精品與廚房用品市場,並且在同一年成立Lotus水晶品牌,以台灣在地品牌的角色,為市場創造在地風格。

「以東方品味水晶,破除精品擺飾高單價的迷思」27年來,LOTUS始終堅持著這項理念,以高質感的設計,為每位客戶創造更豐富多變的生活樂趣。也力邀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水晶玻璃藝術大師,創造結合東方風格的水晶藝術原創設計。
旺代深耕奉獻的精神值得支持,如同牛之所以在台灣擁有許多傳頌至今的感人故事,來自牠與這座島嶼深刻的命運連結。想在牛年討吉祥,選擇Lotus水晶牛來轉運系列,為2021創造牛轉乾坤的全新開始。
實體購買櫃位:
- 台北忠孝SOGO: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5號8樓
- 台北復興SOGO: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300號9樓
- 台北新光站前: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66號9樓
- 台北新光信義A8: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2號6樓
- 台北寶慶遠東:台北市寶慶路32號6樓
- 台北大葉高島屋:台北市忠誠路二段55號4樓
- 台北麗晶精品: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39巷3號
- 台北春大直: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3號
- 林口三井outlet: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356號
- 桃園遠東百貨:桃園市中正路20號11樓
- 中壢SOGO:桃園市中壢區元化路357號7樓
- 新竹巨城:新竹市中央路239號6樓
- 台中新光三越:台中市台灣大道三段301號8
- 台中大遠百: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251號8樓
- 嘉義耐斯:嘉義市忠孝路600號B1
- 高雄SOGO:高雄市前鎮區三多三路217號10樓
- 高雄漢神巨蛋: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77號B1
- 高雄漢神成功:高雄市成功一路266-1號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