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瓶裝咖啡的逆襲、勝利,以及被吐槽的故事

瓶裝咖啡的崛起並非偶然,它是精密分析客群下的產物,但它卻的確是大勢所趨下的幸運兒:日本年輕人正遠離罐裝咖啡,正如遠離啤酒一般。
清晨街道上,穿著西裝提著公事包的他走向販賣機,按下罐裝咖啡的按鈕,在晨光中舉起一罐小小的黑漿緩緩一飲而盡——罐裝咖啡是每位日本上班族的日常補給。是的,10年前也許是這樣,但現在,它已經再也不是日本年輕人的選擇了。
這兩年,日本超商架上開始多了一群佔空間的神秘客:瓶裝咖啡。它們以寶特瓶包裝。透明瓶身、略寬、不滿15公分高。裡頭裝著黑色、棕色、棕白、黑中透紅的各式咖啡。它們與短小精幹的罐裝咖啡,在外型上幾乎沒有一處相似,甚至內容上也有點不同:「手作」(craft)、「冷泡」(cold brew)這些罐裝咖啡不太常見的名詞,以文青風的字體印在透明寶特瓶上。

瓶裝咖啡的崛起並非偶然,它是精密分析客群下的產物,但它卻的確是大勢所趨下的幸運兒:日本年輕人正遠離罐裝咖啡,正如遠離啤酒一般。
這說來詭異,咖啡幾乎是全球人類的合法毒品。對很多人來說,攝取咖啡因,是一種生命必需。輕薄短小到可以直接塞進西裝口袋的罐裝咖啡,比海洛因針筒還好攜帶、而且隨處可見的販賣機就買得到——毒品取得太麻煩了。那麼,它為什麼會被捨棄?它的原罪說來尷尬:它已經暢銷太久了。但是另一方面,人們仍然渴求著咖啡,因此,瓶裝咖啡乘虛而入。
80年代隨著日本自動販賣機風潮等等因素,罐裝咖啡開始向日本、乃至亞洲民眾伸出它令人上癮的魔爪,至今已經將近40個年頭。對日本年輕人來說,他們父母天天喝、當水喝的罐裝咖啡,在耳濡目染之下,已經成為一種過氣的代名詞。
加上它又是鐵鋁罐裝,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罐頭——原本罐裝咖啡的誕生,就是為了滿足「更長地保存咖啡」的目的,它原本就是一種罐頭。可是在罐頭文化已經逐漸沒落的今日,罐頭被認為是添加防腐劑與其他化學成分的不健康食品,它持久保存的特點,在年輕人心中保存的似乎已經不再是美味,而是某種不老不死的詭異氣味,這大幅影響了購買時的意願。

想想「咖啡廣場」吧:這款在台灣上市應該20多年的瓶裝咖啡,至今仍然在架上販賣。瓶裝咖啡不是新鮮構想,但過去它在日本一直不受待見。對日本人來說,它透出黑黝黝咖啡色的透明瓶身,讓它看起來像小瓶醬油;它無法輕巧地塞進公事包,會拖累企業戰士們「帶著就跑」的進軍速度。誰會想買瓶裝咖啡?其實這麼多年來,即便在台灣,瓶裝咖啡似乎也只有咖啡廣場存活了下來,這種瓶裝咖啡的困境好像是共通的。
但是時代悄悄地轉變中,2017年,三得利(SUNTORY)的「BOSS」咖啡品牌,逆風推出了大瓶身的瓶裝咖啡「手作BOSS」(Craft Boss),瞬間引爆了熱銷風潮。
它在短短9個月中賣出了2億4千萬瓶,咖啡市場中較難討好的女性客群竟然是它的主力客源。BOSS這一招,改變了市售咖啡市場的樣貌:原本日本可口可樂的「Georgia」品牌盤據著咖啡市場,三得利開始靠著BOSS展開逆襲,而包括UCC、Asahi等飲料公司也全力跟上,甚至連日本可口可樂也得追隨。
過往瓶裝咖啡的缺點,現在變成優點:在養生風潮下,看得到內容物成為健康品質的保障之一——儘管事實上似乎沒有差異。
現在沒人覺得透明瓶身的咖啡看起來像醬油了,因為如今連醬油都因為要強調保鮮,紛紛把自己包得宛如百毒不侵。反過來,瓶裝咖啡全面透明化,瓶身印刷也沒有那些五花八門的設計——比起來,咖啡廣場外裝太繁雜花俏了。
這種透明設計彷彿在向顧客喊話:瓶裝咖啡一清二白,跟你爸愛喝、卻永遠看不清罐底多年沉渣的罐裝咖啡不一樣唷。

再者,這代年輕上班族也不再是企業戰士,他們更追求的是自我滿足、而非為了企業奉獻生命。罐裝咖啡的簡便性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不用放進口袋就跑了。相反地,原本這種一飲而盡的小罐咖啡,不適合長時間坐辦公桌、需要大量咖啡因的上班族生態。大瓶裝對他們來說可以喝得更久,相形更加划算。
等等,那那些仍然需要天天往外跑的業務呢?罐裝咖啡對需要常常移動的他們來說,這種輕便機動性應該還有誘因吧?很可惜地,過去你在日劇裡看到的,業務被客戶罵到臭頭之後,一邊喝罐裝咖啡、一邊在販賣機旁向前輩(可能是篠原涼子或天海祐希)訴苦的情景已經不在。可惡的超商咖啡熱潮,成為業務們的最愛:超商裡有冷氣、販賣品項多、還有機器現泡咖啡。相形之下,罐裝咖啡與販賣機看起來就沒有那麼迷人了。
很多死忠罐裝咖啡粉絲繼續無謂的抗爭,說瓶裝咖啡喝起來太薄、太甜、太「不像咖啡」,但這卻偏偏是它刻意設計的特點。因為它大瓶,喝起來似乎同時意味著攝取過量的咖啡因。瓶裝咖啡這種喝起來不濃的咖啡,弱化了妳咖啡因中毒的疑慮,相對地,它也能吸引到原本不敢喝咖啡的客群。罐裝咖啡過往為了強調功能性,紛紛強調「喝了再上」的提神功能,但這隨之而來的苦、酸、澀等等「良藥苦口」的不佳口感,也阻擋了年輕人愛上它的機會。

簡單說,有些人抱怨瓶裝咖啡就像「咖啡水」,但對它來說,這反而是一種讚美。
現在的瓶裝咖啡,不再強調咖啡豆產地或品種,強調的是「冷泡」「手作」這樣的調理方式,或是「某某咖啡大賽烘豆師/咖啡師監製」。這些都同時意味著,瓶裝咖啡要想盡辦法改頭換面,避免讓人聯想到罐裝咖啡。它們甚至不想取代罐裝咖啡,它們想成為一種全新的產品,一種你可以一瓶喝一天、一瓶擺在辦公桌上很美、一瓶可以跟上最新文青潮流的飲料。
如今,市售咖啡市場的霸主已經不再是罐裝咖啡,瓶裝咖啡與超商咖啡是市場上的兩強。雖然瓶裝咖啡仍然缺乏超商咖啡現煮的新鮮優勢,但它也同時擁有好攜帶的簡便性。不認前輩的瓶裝咖啡取代了罐裝咖啡,繼續在每天清晨,努力滿足每一位咖啡因上癮患者。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
AI智慧修圖,Adobe「攝影計畫」讓你分享質感好照片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