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ner of Synesthesia

為什麼創作人都喜歡泡在咖啡館?從《聯覺的角落》進入職人們的感官世界

Art
10 Jun, 2019
為什麼創作人都喜歡泡在咖啡館?從《聯覺的角落》進入職人們的感官世界 Photo Credit: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氣氛,的確是咖啡館中,與咖啡本體並列最核心的存在要素。也意味著,人們在咖啡館所想要得到的,永遠不只是一杯香醇,其實更是一種五感聯覺。

文字:李明璁|編輯:Angeline Hsiao、Zoey Lee

19世紀初葉的巴黎,其實是一個擁擠、混亂而骯髒的城市。雖然驚天動地的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秩序,但人口激增、貧富差距所導致的諸多問題,卻讓巴黎陷入泥淖。直到1852年拿破崙三世稱帝,並於隔年任命新的塞納省省長奧斯曼,所謂的「世界花都」才開始大刀闊斧地被設計與綻放開來。

可以想像,這個城市的改造工程有多麽劇烈,甚可說是粗暴也不為過。但無論如何,以林蔭大道為主意象的景觀建構,的確讓巴黎改頭換面,也讓在此居住或來此遊歷的人,產生截然不同的生活經驗。其中,誘人的百貨櫥窗與迷人的咖啡館,就是顯著遺產。

gettyimages-929052660-1-1559193507
Photo Credit: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巴黎咖啡館的數量,從1851年約4000家,到1885年擴增十倍至4萬2000家。這個場所早已不再屬於有錢有閒階級,文豪巴爾札克甚至形容咖啡館是「人民的議會」,在這裡工人階級與各界名人群聚討論時事。咖啡館緊密地嵌入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中。

甚者,許多人的結婚儀式已經不在教堂、而是在咖啡館裡進行(由老闆擔任證婚人)。大衛哈維在鉅著《巴黎,現代性之都》中就曾指出:當時巴黎的工人們為了工作雖然經常更換居住地點,卻總是待在同一地區,因為他們已經習慣去同一間咖啡館了。

gettyimages-182133905-1559194296
Photo Credit: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再把時空拉至20世紀初、受到巴黎咖啡文化輸入影響甚鉅的日本。對當時東京人來說,咖啡館不只是喝咖啡的飲品消費空間,更是充滿情緒性、人與人相遇社交、或個體與自我靈魂對話的場所。

「要去哪兒好呢?ヨーロッパ的咖啡很好喝……」、「是不錯啊,如果是那裡,倒也滿適合談話的。」這段對話出現在1922的《時事新報》。Café Europe是當時東京銀座最人氣的咖啡館之一,不僅名字直接就叫「歐洲」,老闆Karl Juchheim本人就來自德國。他原本在中國青島的德國海軍基地服役,一戰時遭日軍俘虜。沒想到移至日本定居後,他先在神戶創立著名的JUCHHEIM年輪蛋糕店,然後就在東京開了「歐洲咖啡館」。

大正年間,咖啡館在東京數量直線上升。1930年代的全盛時期,在咖啡館從事女侍工作者竟多達六萬人。當然這個風潮,也透過殖民統治,傳到了台灣。

渲染文藝感

gettyimages-3335094-1559201041
Photo Credit: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在1933年於台南發行的《三六九小報》中,曾有如此描述:「群花招展,肉屏風也。蠻腰巧折,天魔舞也。唱片妙響,流行曲也。心身陶醉,五色酒也。時代人之官能。於是乎享樂之亂舞。聖哉珈琲店,尖端時代之寵兒也。」這段文字顯示當時的「珈琲店」並不單賣咖啡,也賣酒,而且還有穿著和服的美麗「女給」陪坐。根據廖怡錚《女給時代》所述,女給(じょきゅう)是日文「女給仕」的簡稱,由14至25歲年輕女性,在店內從事客席間的接待、送餐與陪侍。

咖啡除了是接近或取代酒家的風俗情色場所,有些也是風雅藝文沙龍。比如1912年創店、原址位於現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カフェ ライオン」(Café Lion),常聚集各路文人雅士。甚至還有贊助者在其庭園搭建祀奉文藝之神的天滿宮,供人參拜。又如1931年在太平町(現在延平北路)開店的「維特咖啡館」,光聽名字就知其文藝之氣。

gettyimages-955379762-1-1559200324
Photo Credit:Getty,Harper's BAZAAR提供

氣氛,的確是咖啡館中,與咖啡本體並列最核心的存在要素。也意味著,人們在咖啡館所想要得到的,永遠不只是一杯香醇,其實更是一種五感聯覺。

「咖啡社交」滋養出在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現象與演進;在咖啡店裡,也會產生看與被看、聽音樂或偷聽別人說話、品嚐食物等聯動式感官體驗。而BAZAAR近日特別選定於當今台北最精緻的咖啡館之一的「Simple Kaffa」,在裡頭另闢期間限定的BAZAAR Café,邀請大家走入店中店,透過由李明璁策劃的這場文化微型展——《聯覺的角落 A Corner of Synesthesia》,與多元類型的文化人及其物件對話,並沉浸於他們感官交織出的獨立小宇宙:

#01:文化職人的五感選物

名人組圖-1559308019
Photo Credit: Harper's BAZAAR

作家惠特曼的詩句曾說:「我歌頌身體如電」,而策展人李明璁有感共鳴:「感官微不足道,卻又如電光火石般地流動在四面八方。聯覺一旦發生,每個人的小宇宙就有了無限可能。」

在此概念下,《聯覺的角落》邀請九位在不同文化領域擁有獨特聯覺的職人,藉由他們分享的日常私物或特殊收藏,讓你一次進入九個不同的「聯覺小宇宙」。透過這個在城市一隅的佇足靜思,希望走出BAZAAR Café的你,會因感官聯動所帶來的通透感,以更的心去體驗隱藏於生活中的無窮況味。


#02:林予晞、詹朴分享深夜講談

  • 文化講談|在拿起和放下照相機之間:一個人旅行中的聯覺
fotojet-2-1559307081

獨自踏上旅途,是否能讓感官有更多釋放的空間?不留下任何照片的旅行,將會以何種形式被記憶?

主講人:演員暨攝影師 林予晞 x 策展人李明璁
日期:6月15日(六)
時間:18:30~19:30

  • 文化講談|在發想和實踐故事感之間:一個人創作中的聯覺
詹朴-1559305409

從零開始的創作之旅,是如何逐漸構築出令人眩目的故事宇宙?從非視覺到視覺間的轉換,對創意工作者來說又是什麼樣的感官聯動體驗?

主講人:服裝設計師詹朴 x BAZAAR總編輯廖秀哖
日期6月22日(六)
時間:18:30~19:30


#03:WBC世界冠軍咖啡師吳則霖設計特調

Screen_Shot_2019-06-10_at_1_41_44_PM
Photo Credit: 截圖自BALMUDA Taiwan

本次,BAZAAR Cafe攜手2016 WBC世界冠軍咖啡師——吳則霖設計了一款特調,吳則霖如此詮釋:「為呈現BAZAAR的品味與奢華,將澄清過的水洗沃卡,搭配日本柚子、萬壽菊、紫蘇。」特調更以金箔點綴於其中,輕輕點出奢華感。

在品嘗之際首先會感受到紫蘇療癒的香氣,淺嚐一口後,口中淡雅的萬壽菊花香加上柚子果香,讓後續咖啡澄清過後的特殊風味更有層次感,是屬於夏天的清爽韻味。


#04:迷你BAZAAR圖書館

fotojet-4-1559308161

靠近座位區的書牆上,擺放了從19世紀至今,橫跨三世紀的BAZAAR雜誌。你能親眼看見1871年的珍稀古董(當年的BAZAAR可是書報形式呢),也可以翻開1941年發行的刊物一窺時興的風尚品味。當然,近代的雜誌也收錄在這迷你圖書館,或許能發現與你同一年誕生的BAZAAR雜誌。


#05:等身高的BAZAAR封面打卡點

fotojet-5-1559308816

在展場中很難忽略這幅1867年第一本BAZAAR封面,這也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本時尚雜誌。雖然BAZAR(是的,當年的名字只有一個A)的初始客群定位是為富有的上流社會女性,但當時的總編輯Mary Louise Booth可是活躍的女權運動人士。這位身兼記者和翻譯家的36歲作家,精通法文、德文及拉丁文,而其出色的能力,讓她成為紐約時報首開先例聘雇的第一位女性記者。而在此封面的BAZAR字樣所傳遞的創刊精神「一個涵蓋時尚、生活享受,以及相關指導準則的知識寶庫」,正與此次展覽主題「聯覺的角落」不謀而合。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Harper's BAZAAR

有了BAZAAR,才有時尚! 1867年,全球時尚雜誌始祖Harper's BAZAAR,在美誕生。 是孕育偉大時尚設計師、藝術家的搖籃,流行界巨擘的推手,當代藝術化育的搖籃。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