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間咖啡店,把它當成雜誌般編輯與經營:boven cafe

延續「boven雜誌圖書館」的概念,去年在圖書館樓上開幕的「boven cafe」自許為「靈感的場所」,店內除了定期展出主題雜誌,同時滿足大家交流互動的需求。
文字:黃珮鈴|攝影: 賀美西
三年前,熱愛閱讀雜誌的周筵川把多年來珍藏的海量國外刊物整理上架,在東區打造台灣第一間雜誌圖書館「boven雜誌圖書館」。去年他把版圖延伸到圖書館樓上,開了一間咖啡店,要把這間咖啡店當成一本實體雜誌般編輯經營。
![[sunmai_life][941]332A8650](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9/6/yygpjdl2zvdxy8bnxfa5l4wrk0muwj.jpg?fit=max&auto=compress&w=150&quality=80)
「以前在唱片行工作的時候,店裡常常有各個領域的人出沒,我現在也創造了這樣的空間。」周筵川說自己在菜市場長大,逛雜誌博物館就像逛菜市場一樣,大家來了都是在找東西,不管是找食材做料理,還是找案例發想創意,食材和雜誌都可以是靈感的來源。
「開了一陣子後,陸續有會員反映想要一個更方便交談、討論的空間。」因此延續雜誌圖書館的概念,去年在圖書館樓上開幕的「boven cafe」自許為「靈感的場所」,店內除了定期展出主題雜誌,同時滿足大家交流互動的需求。
![[sunmai_life][318]332A8634](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9/6/i02zjqx52ykytikkkdve179bxzcbxr.jpg?fit=max&auto=compress&w=150&quality=80)
採訪這天,boven cafe牆面上陳列了日本一間藥局發行的保健刊物,每期以一種疾病或症狀為主題,探討病因、預防、治療,聽起來很硬的題材,但是雜誌視覺的創意表現手法非常引人注目,像是把鼻炎比喻作山間兩道瀑布,用網紋哈密瓜敷面膜比喻拯救乾燥皮膚。優秀的創意和有趣的觀點讓它不只是一本刺激消費的藥局保健刊物,經營者和設計從業人員也能從中汲取靈感,就算不是當期雜誌,內容不會因為過期就打折。
![[sunmai_life][789]332A8670](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9/6/3ga8sywcs8jhqkiaplnbaunr87avh8.jpg?fit=max&auto=compress&w=150&quality=80)
boven cafe從啟動到開幕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周筵川說:「當初有機會承租這個空間的時候心想,如果boven開咖啡店會是什麼樣子?其實有很多人問我接下來會不會做自己的雜誌?在boven cafe籌備過程中,我漸漸覺得這間咖啡館就是一本實體雜誌。」讓雜誌的封面主題、專訪,以及專題介紹的任何作品,走出紙本在生活的場域中展演。美食、旅遊、影音報導都能變成實體活動,看得到也吃得到。
最初對boven雜誌圖書館的規劃,是跟各個品牌合作打造一間showroom,館內任何商品,甚至連傢俱都能販售,但是開幕後接受了許多採訪,這些陳列變成自家招牌,看到地毯花色就想到boven,最後反倒是自己割捨不下了,儘管如此周筵川還是希望把空間變成一個定期更新的專欄,隨不同的主題變換。
![[sunmai_life][452]332A8397](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9/6/2t795uda3fgknic2rklkdrxo04i9p7.jpg?fit=max&auto=compress&w=150&quality=80)
這回boven cafe力求簡化,餐飲只供應最基本的品項:咖啡、茶、啤酒,幾樣甜點和鹹食。茶飲由琅茶Wolf Tea供應,啤酒則有丹麥Mikkeller、美國Deschutes,還有台灣的SUNMAI。
所有裝潢和設備都是無法再精簡的必需品,沒有無用的裝飾性設計,把空間留給未來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從boven雜誌圖書館到boven cafe,周筵川把閱讀轉換成體驗的嘗試,即將在今年展開。
![[sunmai_life][355]332A8685](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9/6/hwmfyapmva7bezqnduqwy2z97lwql5.jpg?fit=max&auto=compress&w=150&quality=80)
本文經SUNMAI.Life餐酒生活誌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2222未來選擇地》第一個由200年後未來人舉辦的展覽,虛實交錯的沉浸式體驗,2023/1月登場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共同創立的品牌—2222,結合科幻與想像,是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主題倡議科幻故事,訴說身處當下的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開展出一條全新的故事線,牽動著未來人的世界,藉由故事的想像與生活態度的推廣,期許2023的人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期許共同創造出 200 年後更迷人的世界。
洪水、霧霾、森林大火…極端氣候的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各地。「永續」不該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每一個人的生活行動指引。但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指標、企業的ESG推動、學校的環境教育等,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呢?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共同創立的品牌—2222,結合科幻與想像,是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主題倡議科幻故事,訴說身處當下的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開展出一條全新的故事線,牽動著未來人的世界,藉由故事的想像與生活態度的推廣,期許2023的人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期許共同創造出200年後更迷人的世界。
《2222-未來選擇地》每一個當下,都造就未來!
《未來選擇地》是2222作爲永續品牌跨出的第一步,由未來人故事作為鋪陳,運用四個展區空間,以電影敘事手法打造一場沉浸式體驗、低碳乾淨展場為永續目標,透過從2222到2023時空的穿梭,展演一場未來與選擇的故事。

|展場簡介|
- Zone 1:歡迎光臨廢棄城市,這是我家-2222
動植物絕跡的機械世界已是200年後未來人的日常景象,2222是對生物多樣性充滿渴望的世界,孩童只能透過文獻、博物館認識生物,參展者將探索未來人的居所:廢棄城市,捕捉污染源機械獸,守護最後的生機。
- Zone 2: 選擇的門:跨越海洋廊道-2122
通往2023的旅程中,我們聽見海洋生態的三種聲音,但那並不是出自海底生物的優游、也不是海水浪潮的拍打,那是什麼聲音呢?在充斥廢棄塑料的空間,透過三道門不同的選擇結果,思考人類如何與海洋共存共好。
- Zone 3:重新選擇:永續生活美學-2023
就如蝴蝶效應,要刮起改變世界的颶風就起於你日常的小選擇,所以成為擇善固執的永續公民吧!未來人邀請大家進入他們的餐桌,從感受、互動到行動,體驗永續的生活美學。理解實踐永續行動其實不必訴諸政府高層,從你待會選擇消費的晚餐就可以開始。
- Zone 4:歡迎光臨綠色聚落,這是我家-2023
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走進未來人2023的居所,我們邀請認同永續理念的品牌一起展演未來人在使用的現代產品,現代人生活離不開消費,但如何消費不浪費,未來人邀你一起透過綠色消費共組永續家園。

《2222-未來選擇地》名人與永續團體共同倡議。
永續,已是世界倡議的普世價值,本次《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獲得與Celebrity Icons名人Sid Maurer紐約藝術大師的合作,推出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及安潔莉娜裘莉的藝術作品,此次網羅全球各個關注氣候變遷的單位,傳遞永續發展的理念,透過藝術創作與意象空間,引發參展者省思。
《2222-未來選擇地》串連國際名人,共同推出亞洲永續展,並不斷向世界傳遞迫切的訊息,氣候變遷已成為許多生命的威脅,每個人都有責任即刻行動。
「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你們是最後的希望。」
「伊隆·馬斯克:我們越快採取行動,傷害才會越少。」

展覽亮點:
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沉浸體驗故事。
第一個「與國際名人、永續團體單位」共同合作的國內永續展。
第一個滿足科幻迷、生態、親子教育、綠色聚落的藝術展。
展覽詳情:
- 2222-未來選擇地
- 日期:2023年1月6日 - 4月5日
- 時間:10a.m. - 18p.m.
-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4、西5館
- 共同主辦: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
- 策展單位:為美學有限公司
- 捐贈單位: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
- 名人倡議:Celebrity Icons
售票資訊詳洽活動官網:https://www.2222future.com
關於 2222

2222不僅是一個天使數字,4個重複的2也隱含多重選擇的二元性,像是「未來」與「現在」;選擇「行動」或是「無作為」。
「為了更好的現在,你是否曾想要改變過去?」
某個宇宙,某個地球,某個2222年,一個高度文明發展,但動植物幾乎消逝的世界。人們運用科技裝置,穿越蟲洞看見多元宇宙。每一個孩童都有機會認識不同世界的樣貌,當有了比較,人們開始思考身處的世界是否有機會,不一樣?
「只要誠心想做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幫忙達成。」人們遇見孕育時間的大樹,找到穿越時空方法,一群被選中的人決定從2222年回到過去,用行動,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