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六位創意工作者嚴選:啟發他們靈感的珍藏黑膠唱片

Vinyl Collection

六位創意工作者嚴選:啟發他們靈感的珍藏黑膠唱片

今回,我們邀請來六位對黑膠唱片有著深厚情懷的著名音樂製作人、樂隊成員、藝術家、媒體人,與各位分享他們心底最喜愛的那張黑膠唱片。

文字:Shireen

若說有一種音樂媒介,穿越近一個世紀依然經久不衰,也許就是黑膠唱片了。即便蒸汽機、鵝毛筆的歷史已經遠去,黑膠唱片的銷量在音樂愛好者中卻依舊堅挺。殊不知,這個曾經壟斷著整個20世紀的音樂格式,也因為錄音帶和CD的興起,市場生產線逐漸淡出在世紀末。

然而隨著復古浪潮在後千禧世代的蓬勃興起,黑膠在數字音樂時代又重新煥發生機,數家歐美著名黑膠唱片製造工廠重啟生產線,就連不少音樂人也以黑膠作為專輯首發媒介,銷量日漸慘淡的CD嚐到了昔日對手之痛。

luana-de-marco-666185-unsplash

Photo Credit: Unsplash

誠然,黑膠並不可能取代流媒等在線音樂平台,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憑借著獨特的市場定位,散發出數字化音樂文件所無法比擬的真實感和人情味,唱針與音槽之間耳鬢廝磨的溫暖與柔軟,以及經過時光洗禮的那份厚重的儀式感,通過這些攜帶並不那麽輕巧、使用並不那麽便捷的唱片,我們得以分享它所記錄的音樂、以及擁有者所賦予的故事。

於是,今回我們邀請來六位對黑膠唱片有著深厚情懷的著名音樂製作人、樂團成員、藝術家、媒體人,與各位分享他們心底最喜愛的那張黑膠唱片:

#01:《Overnight》by Parcels

推薦者:Gildas Loaëc|Maison Kitsuné聯合創辦人

擁有16年歷史的法國服裝品牌Maison Kitsuné由音樂廠牌Kitsuné、服裝線Maison Kitsuné以及咖啡店Café Kitsuné組成,自創立之初就與音樂水乳交融,創始人之一的Gildas Loaëc曾是傳奇電子音樂組合Daft Punk的經紀人兼創意總監。廠牌Kitsuné除了進駐YouTube、Spotify及Deezer等音樂串流平台,還推出了自己的音樂企劃Kitsuné Hot Stream,每年亦固定推出一系列Kitsuné精選輯和Parisien巡演,兩位創始人孜孜不倦地從一切好音樂中汲取靈感,將跨越大洲的文化交融,碰撞出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

https---hk_hypebeast_com-files-2019-03-6

Photo Credit: Darren Gerrish,HYPEBEAST提供

Q:你能分享一張你最喜歡的或者對你最有意義的唱片嗎?

Parcels的《Overnight》,這張唱片是我最近在Kitsuné Musique製作的黑膠唱片之一。這張超棒的唱片是由Parcels演唱,同時Daft Punk也共同擔綱譜曲,最終也由他們負責進行製作。

Q:這張唱片是如何誕生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它背後的故事嗎?

我們通過Kitsuné Musique與這個來自澳大利亞、駐紮於柏林的年輕樂團合作,盡管他們還非常年輕,但Parcels非常有天賦,是天生的Live表演者。我記得有一次帶Daft Punk去巴黎看Parcels的Live Show,他們非常欣賞這班年輕人並決定和他們合作製作一首歌,於是雙方在Studio碰了幾次面,最終這一場夢幻合作的結晶就是 《Overnight》。

Q:這張唱片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

這張唱片的封面是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巴黎平面設計師Ezra Petronio操刀設計的,我覺得封面的設計與音樂本身,都在向觀/聽眾傳達著生活中的美妙樂趣(joie de vivre)。

Q:這張唱片你聽了多少遍?會在什麽氛圍下聽它?

我在製作這張唱片的過程裡,已經聽了無數遍了。

Q:眾所周知,音樂基因是流淌於Masion Kitsuné的血液之中的存在,你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音樂是如何影響這個品牌的嗎?

我們旗下的Kitsuné Musique是一個很專業成熟的音樂廠牌,我們真正地在幫助那些自己欣賞的音樂人發展事業,Parcels現在已經在全球範圍打響了很好的口碑。


#02:《Tower of Silence》by Roberto Musci

推薦者:KOM_I|日本流行樂團「水曜日のカンパネラ」主唱

曾在舞台上親手解剖一頭鹿的瘋狂壯舉,直接在音樂節上「滾」下舞台的互動奇招,光怪陸離的燈光色彩、無厘頭的洗腦歌詞,多種曲風、民俗混合的迷幻旋律……於日本Z世代中人氣急漲的日本電音樂團「水曜日のカンパネラ」宛如一顆閃閃發亮的新星,攜其充滿生命律動和自然脈搏的「能」音樂,已被日本多方譽為今年「最佳音樂團體」,甚至代表著日本流行音樂的未來。

https---hk_hypebeast_com-files-2019-03-6

Photo Credit: HYPEBEAST

Q:你找到這張唱片的契機是?

今年,我去日本的屋久島拍片的時候,導演和我們分享了我們正在進行的Project Playlist,我在裡面發現了這首歌。

Q:你一般會在什麽時候聽這張唱片?

一般在飛機上或者在森林裡的時候會聽。

Q:這張唱片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

其實我對他並沒有很了解,但Siri跟我說Roberto Musci是一個62歲的義大利作曲家。整張專輯的感覺很魔幻,如果要用語言描述的話,他會是一個製藥的巫師,到世界各個角落旅行去收集原材料,像稀有樹木的根莖、美人魚的鱗片,然後用自己的秘密配方把他們混合、熬煮,而且我相信他的魔法藥湯(唱片)對你的睡眠會很有幫助。


#03:《A Roller Skating Jam Named “Saturdays”》by De La Soul

推薦者:Thomas Bray|YETI OUT聯合創始人

每一個真正的Party Animal都必須知道Yeti Out的名字。這個由Thomas Bray、Arthur Bray兄弟和Elisen Ali創造,在倫敦生根發芽,隨後再從香港向上海發展的音樂創意單位,在為人們帶來一場場精妙絕倫派對的同時,還與COACH、Under Armour、VANS等品牌跨界合作,逐步營造著Yeti Out獨特的品牌文化。

作為始創成員,Thomas Bray同樣也是業界最可圈可點的音樂人,曾與PLEASURES、PLACES+FACES有過合作;和A-Trak、DJ Slink、Soulection團隊、Night Slugs同台,並負責巴黎與紐約時裝週多場派對的音樂。

https---hk_hypebeast_com-files-2019-03-6

Photo Credit: GETTY,HYPEBEAST提供

Q:你是怎麽找到這張唱片的呢?

幾年前,我在菲律賓馬尼拉到訪一家由我的朋友Angelo開設,名叫Gold Diggers的唱片店買下了這張唱片。

Q:這張唱片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裏?

我一直都是De La Soul的粉絲, 但是我尤其喜歡這張由Tommy Boy公司發行的唱片封面,不僅是因為我的名字也是Tom,封面上的圖案既簡約、又很酷,我也不知道上面的兩個小人是在練功夫還是在跳舞。

Q:你認為這張唱片的音樂好在哪?

這張唱片發行於1991年,由於Hip Hop文化的興起,流行的黑人白話(指代非洲裔美國人白話英語: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在那時幾乎達到了頂峰,這是讓人感覺非常好的一張專輯, B面的歌曲也不錯,在裏面你能聽到Q-Tip帶有明顯Funky House痕跡的Rap,那簡直太棒了。

Q:你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收集黑膠的呢?

自從我10年前在曼城的Fat City Records買了我的第一張唱片,此後便開始陸陸續續地收集,我每到一個新的國家旅行,總會在當地買一些新的唱片。


#04:Con Todo El Mundo’by Khruangbin

推薦者:James Hatcher|英國迷幻電音樂團HONNE成員

當初,James Hatcher與Andy Clutterbuck在重溫《迷失東京》的夜晚,便決意誕生了樂團HONNE,日文意為「真實的情愫」。合成器下慵懶的曲調與深情的吟唱,沙啞又溫熱的嗓音糅合著R&B、Soul、Electronica、Chill Wave的多元風格,倫敦迷幻電音樂團HONNE的音樂總能讓人感受到,世界的寂靜與喧囂、孤單與陪伴、鬆散與默契,是拂過耳畔的溫柔耳語,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都在城市的夜幕中漸漸消逝。

https---hk_hypebeast_com-files-2019-03-6

Photo Credit: REDFERNS,HYPEBEAST提供

Q:你是怎麽找到這張唱片的?

我是在今年樂團的北美巡演才了解到這張唱片,當時我和Andy Clutterbuck剛完成一場演唱會,正坐在Tour的大巴上,車裏點著蠟燭,燈光也很暗,有人開始放這張唱片,有時候,一張唱片可以營造出很微妙很好的氣氛,那張唱片就是這樣。從那天起,我會不停的播放這張唱片,至今已經三個月了,連自己都數不清聽了多少遍。

Q:這張唱片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

我喜歡它是因為音樂所營造出的氛圍,唱片裏面大部分都是樂曲,都是一些很輕鬆的旋律。這個樂團受到了70年代Thai Funk的影響,可以說與當代音樂相比,他們稍顯過時,有時候,我也很難具體描述這張唱片到底是哪個點吸引我,但重要的是那一瞬間的感覺,它能夠讓我不停的聽,並且,這張唱片必須要通過黑膠來聽。

Q:一般什麽時候你會聽這張唱片?

在巡演的時候,一般是在Show結束之後,或者是在和別人聊天、喝著紅酒或者很英式的茶的時候,偶爾我也會在家裡做飯或開車的時候它,來集中注意力。


#05:《一無所有》by 崔健

推薦者:Himm Wonn|上海街頭店鋪DOE主理人、《URBAN》雜誌創辦者

在創辦DOE與《URBAN》之前,深諳街頭文化的Himm Wonn便早已對黑膠唱片情有獨鐘。這個刻錄著高保真度真實聲音的媒介,也稱為一向注重真實的Himm Wonn保存其靈感的平台。而這也是為什麽DOE的店鋪中永遠為黑膠唱片設立了專屬空間,前來交流、傳遞街頭文化的愛好者們,同樣也因店內獨特的音樂品味而駐足的原因。

https---hk_hypebeast_com-files-2019-03-6

Photo Credit: HIMM WONN,HYPEBEAST提供

Q:當時是怎麽找到這張黑膠唱片的呢?它在您的內心佔據了什麽樣的位置?

我從小一直很喜歡來自北京的搖滾樂,某種程度上這些中文搖滾樂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內地亞文化的啟蒙,在資訊和文化基本閉塞的年代來說這幾乎是一扇天窗。這張是我去年淘到的1989年原產,非常珍貴。

Q:這張唱片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裏?

如果你聽過這張唱片,你也了解那時候的歷史,你會更為欽佩崔健在那個年代的洞察力和音樂性放在今天也沒有過時。

Q:你一般會在什麽氛圍或情緒下拿出這張黑膠出來聽呢?

實話實說,這種帶有時代印記的唱片我基本不會去使用,而會好好保存。

Q:你是怎麽開始對收集黑膠唱片產生興趣的呢?它們對你的生活產生了什麽影響?

我經歷過從卡帶、CD、MD到mp3的代代改變,相反而於黑膠在成長的記憶裏反顯模糊而不那麽清晰。真正接觸黑膠大約是90年代末。那時候我開始關注那些Hiphop DJ玩Scratch時才留意到黑膠的魅力。黑膠對我而言已經是藝術和音樂儀式感的完整體驗。


#06:《Cosmic Music》by John Coltrane and Alice Coltrane

推薦者:Sabisha Friedberg|視聽藝術家、音樂人

拋開全球著名時裝買手店DJ的身份,活躍於歐洲、俄羅斯、日本和北美的視覺藝術家、音樂人Sabisha Friedberg,曾多次舉辦Live Show和個人裝置藝術展,作品融合了音樂、表演和裝置藝術,旨在通過聲音、雕塑和感官體驗,為觀/聽眾拓寬著對於空間的感知界限。除此之外,Sabisha也是傳奇時尚攝影師Peter Lindbergh的靈感繆斯,曾合作拍攝一支名為「Sol Del Moon」的音樂短片,她的音樂作品更被紐約MoMA收錄到其發行的黑膠唱片《There Will Never Be Silence》之中。

https---hk_hypebeast_com-files-2019-03-6

Photo Credit: AMI SIOUX,HYPEBEAST提供

Q:你能分享一張你最喜歡的或者對你最有意義的唱片嗎?

我喜歡的音樂流派很多,所以很難說我最喜歡的黑膠唱片究竟是哪一張。而對我來說,最珍貴的一張唱片可能是John Coltrane和Alice Coltrane的《Cosmic Music》,我的這張唱片是Alice Coltrane在1968年私下灌製的首版黑膠。

Q:你是怎麽找到這張唱片的?

我喜歡去獨立的黑膠唱片市集和商店,我經常會從dollar boxes裡面找到我很喜歡的唱片,當然這張唱片非常難買到,我是從一個私人收藏家的家中收得。

Q:這張唱片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

這是John Coltrane和Alice Coltrane的創作中比較特殊的一張,他在最後的創作時期內與Alice Coltrane合作,暗示著Alice Coltrane的唯心主義傾向。在這張唱片裡,非凡的演奏技巧以及對超自然的研究得到了完美結合,封面是由John Coltrane設計的,帶有如同禮拜時的聖樂風格,唱片的翻頁也有特殊的藝術設計。

Q:你在什麽情況下會去聽這張唱片?

我青少年時期在San Francisco的時候,週日一直會去Yardbird教堂。我喜歡在清晨或者傍晚聽這張唱片。我在工作的時候不會聽任別的音樂,當然聽這張唱片與工作不同,它更像是催化劑。

surya-urs-1139197-unsplash

Photo Credit: Unsplash

Q:你是什麽時候開始收藏黑膠唱片的?

我小時候,從我爺爺那繼承了很多經典以及爵士唱片收藏,其中就包括了很多78轉唱片,我大概12歲時開始買唱片,那時候的我還真稱不上是收藏家,但是已經有一套很精緻的唱片收藏了。

對於日復一日浸潤在音樂行業的從業者、音樂人來說,黑膠不僅僅是一種主動的聆聽方式,也是他們對於音樂獲取方式的偏執,音樂從來不是唾手可得,而是凝聚著無數人心血與才華的、來之不易的藝術結晶。

本文經HYPEBEAS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HYPEBEAST avatar

HYPEBEAST

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