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蓋房子,不如教人怎麼蓋房子」總在災後出沒的游擊建築師——謝英俊

謝英俊的建築不僅是災後重建蓋房,而是回應了當代社會重要的環境與居住議題,同時思考人類在自然環境中如何永續寓居?如何在城市巨構的公共性與個人的創造性取得平衡?
20年前的921地震震撼了全台灣,人類居住與環境問題成為台灣脆弱島嶼的核心,然而建築專業大多無能回應。從邵族重建帶著五人團隊開始,謝英俊以輕鋼結構與協力造屋的一套完整的營造技術——價值體系,走向任何需要他的鄉村,僅在亞洲災區就興建了數千棟房舍。
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的《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由黃孫權策展,呈現20年來謝英俊建築師於國內外的災後重建案例、新農村與協力造屋的項目、都市土地立體化與建築結構公共化的構想。謝英俊建築實踐所帶出的社會修復能量,正是黃孫權所稱「社會性建築」。
謝英俊的建築不僅是災後重建蓋房,而是回應了當代社會重要的環境與居住議題,同時思考人類在自然環境中如何永續寓居?如何在城市巨構的公共性與個人的創造性取得平衡?
建築應該是什麼?每位建築師的答案可能都不盡相同、甚至南轅北轍,相信每個建築迷心中的定義也因人而異。Norman Foster說:「建築就是價值觀的表達」(Architecture is an expression of values),而謝英俊的建築所表達的就是相當不同於當代建築師的價值觀,依照《為無為》策展人黃孫權的說法,「是與地方的共同營造,是將社會、文化與經濟條件搭建起來的社會性技術,是打造人在自然大地上中繼的居所」,可以說人、社會和自然是謝英俊建築的首要考量。
那麼展名「為無為」的意義又是什麼?黃孫權將這次的回顧展分為兩大部分,以「為」呈現謝英俊團隊特殊的設計操作,如何以低限的作為與他者(使用者、營建參與者)做最有效的協作;「無為」則呈現他者參與後的狀態:導演李沛峰記錄四川碧峰峽與阿里山來吉兩地的紀錄長片,攝影師李國民的十幾個村落的影像深描,田野團隊呈現的居民生活世界與文獻多媒體展,以及在展覽期間內舉辦人人可參與動手的建築學校與國際建築論壇。

建築師如何「無為」?
在我們所習慣的建築模式裡,使用者幾乎是在建築過程中缺席的,即使出現,多半是設計者所揣想的面目模糊的一群人;而在謝英俊的建築模式裡,他直接面對使用者和營建者(通常是同一群人),建築師的存在感與重要性減低。所謂「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到了謝英俊這裡,可以說是「幫人蓋房子,不如教人怎麼蓋房子」。
黃孫權解釋:「建築師並非沒有主體,而是要體認自己與他者的不同,不同意味著是絕對的他者」,於是建築的生產成為一種「互為主體」的動態過程。
而謝英俊回顧自己深入中國農村的經驗,則說:「現在的建築專業訓練要求專業者要照顧到所有的細節,好像這樣才盡了設計師的責任,但面對農民房,用這樣的思惟方式去設計是不可能的。……我是做有限的事情,最後完成的是農民、自然環境等各種結合出來的東西,所以作品千奇百怪,也多樣化。」

進入《為無為》展場,首先看到的是由他招牌的強化輕鋼所搭建的構築,以輕鋼一目瞭然的骨架讓人很快進入狀況。策展人將謝英俊的「為」歸納出八個重點:單線圖、數位革命、強化輕鋼結構系統、開放建築系統、適用科技、可持續建築、建築產業4.0、物件導向設計。
單線圖由傳統木結構的工匠和師傅所使用,它沒有外行人眼中的建築圖稿的複雜,簡單直覺、方便與使用者和營建者溝通,這是謝英俊將建築實踐簡化的第一步,也是向傳統工匠的致意。但在此同時,他也沒有忽略數位革命帶來的便利,數位化和單線圖一樣讓溝通變得更簡單,建築師不在場時也能以圖先行,增加了構築過程的效率。
開放建築系統則是呼應前面提到的「互為主體」的生產,在建築師提出的基本輕鋼結構系統之下,使用者如何因地制宜,使用在地素材與技術建構石頭牆、清水磚牆、竹編泥牆等多樣的選擇。
建築背後,人的故事
然而,即使是這樣由使用者出發的建築,並不意味能輕鬆贏得使用者的歡心。雖然在921後,謝英俊進入邵族進入社區重建工作時並未遇到太多阻礙,但在其他區域的重建並非一帆風順,仍有不少人認為「沒有水泥的房子就不堅固」。
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後,謝英俊團隊將已在台灣實踐有年的災後重建方法帶到中國,致力推廣自己的強化輕鋼結構。在台灣可以透過引介進入災區,但到了中國,時常需要從零開始:在村子裡租辦公室、外面掛起紅布條,宣揚強化輕鋼結構的好處來吸引村民。
如果遇到官方的阻礙,如何應對?謝英俊回憶:「有一個村子被這些系統『封鎖』,不讓我們做,但有些農戶不信邪,找我們去做,於是這個系統全力壓制。我們事務所在那個村子的第一線工作人員都是女生,晚上九點多,下大雨,這幾個女同志壓著鋼料進去,現場漏夜組裝,天一亮,農戶的親朋好友來,我們立刻上樑,書記跑來要拆房子,我們就趕快把國旗插上去。」

不是只做重建而已
除了重點的災後重建工作之外,謝英俊也投入新農村建設和國內不少公共工程,過去幾年也陸續在全球各地參與了威尼斯雙年展、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赫爾辛基設計週等,在《為無為》展也能看到他參展的軌跡。
展覽期間,謝英俊團隊更與高美館合作舉辦「常民建築學校」,參與的學員可以在課程中實際搭建展覽所見的結構,最後成果就在美術館外由所有訪客見證。

謝英俊過去多年的建築實踐,不只完成了數量可觀的實際成果,也留下了詳實豐富的紀錄,而這些紀錄的菁華都收錄進了《為無為》展覽,十分值得親自前往、細細了解這樣的建築如何切實地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展覽將持續展至2月10日為止。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AI智慧修圖,Adobe「攝影計畫」讓你分享質感好照片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