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她只想跟她的車子們做愛」裘莉在《驚天動地60秒》中的愛車情結,可不是演出來的

The Car Addict

「她只想跟她的車子們做愛」裘莉在《驚天動地60秒》中的愛車情結,可不是演出來的

對於車、對於速度,安潔莉納裘莉(Angelina Jolie)無疑是瘋狂的愛人,我們必須強調,否則你會對以下的言論感到皺眉。

文字:龍貓大王通信

無論安潔莉納裘莉(Angelina Jolie)飾演什麼角色,一股掩不住的野性總是穿透戲服直撲而來,原因簡單——因為她的內心狂野。她在《驚天動地60秒》(Gone in 60 Seconds)的出場可以證明:她騎著重型機車MV Agusta Serie ORO(1999年版)出現,這台全球只生產300台、750cc、四汽缸的重型機車,極速可達281公里。

但裘莉沒有露出任何懼怕無法駕馭胯下這匹凶獸的神情,事實上她看來更像是趴伏在猛獸背上的小貓咪,感覺還有點自得其樂的慵懶。

4

Photo Credit: Gone in Sixty Seconds,來源: IMDb

對車的執著不亞於男性的女神

對於車、對於速度,裘莉無疑是瘋狂的愛人,我們必須強調,否則你會對以下的言論感到皺眉。當問到她飾演的角色絲薇(Sway)是什麼樣的人時,她說:

「她只想跟她的車子們做愛,對她來說,那是非常性感的一件事。」

等等,你需要了解另外一件事:絲薇這個角色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編劇在寫劇本時,本片的女主角已經內定由裘莉飾演——只是聽到這個角色會開很多車,這個平常就開著福特皮卡的女演員立刻答應。因此,絲薇是編劇為裘莉量身打造的。現在再聽聽裘莉自己是怎麼談開車這件事的:「如果你是那個踩著油門、手握排檔桿的人,當過彎的那瞬間,真是超性感的……但如果反過來你是那個被駕馭的人……當車手加速時……那也超性感的。」

MV5BZjI1M2RkNzItMDg4Zi00ZWYyLThlZGMtZTVi

Photo Credit: Gone in Sixty Seconds,來源: IMDb

我們不太確定她講的「被駕馭」是什麼,但我想誰都很清楚,她對絲薇的評價基本上在說她自己。而包括開場的騎重機入鏡等等駕車鏡頭,當然也都是裘莉本人親自上陣。當她得知自己也能去上特技駕訓班時,興奮地像個小女孩。

對速度癡迷的不只是主角

但是光有熱愛賽車的演員還不夠,我們需要一位導演,而誰會比曾擔任過H. B.海利基(H. B. Halicki)攝影師的多明尼克賽納(Dominic Sena)還適合?賽納曾經在《垃圾俠》(The Junkman)與小名托比的海利基合作過,往後他成為了珍娜傑克森(Janet Jackson)與史汀(Sting)等天王巨星的MV導演。

許多偉大的導演都來自於MV界,雖然賽納並不算在這些偉大導演之列,但他至少拍出了符合90年代的浮誇氣息,讓這部電影比起它的前輩更加具有娛樂性。

這部電影事實上只是賽納的第二部電影,但是人稱「票房大片先生」(Mr. Blockbuster)的傑瑞布洛克漢默(Jerry Bruckheimer),發揮了他身為監製的影響力。他找齊了一流的卡司,並且這些大卡司都是真實生活中熱愛駕駛與車輛的愛車人——飾演凱吉弟弟的喬瓦尼瑞比西(Giovanni Ribisi)、與飾演窮追不捨警探的戴洛林多(Delroy Lindo)也都去上了駕訓班,而且林多的理由還很理直氣壯:他是個紐約人,而在全世界交通最繁忙的大城市裡開車生活了這麼久,他不可能被幾個電影駕駛特技難倒,而他最後真的做到了。

這些愛車人,讓《驚天動地60秒》展現了與1974年的《粉身碎骨飛車黨》(Gone in 60 Seconds)異曲同工的樂趣:一種對於汽車與駕駛不由分說的熱愛。而這兩部電影,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這種對速度的癡迷。《粉身碎骨飛車黨》純粹是無言的,不需要任何台詞解釋——非專業演員也沒有完美詮釋台詞的演技——透過大量的飛車橋段讓伊蓮諾自己敘說自己的美麗;而《驚天動地60秒》是喧鬧而外顯的,劇中每個角色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述說自己有多愛車。

2

Photo Credit: Gone in Sixty Seconds,來源: IMDb

眾人爭相追求的野馬跑車——伊蓮諾

凱吉飾演的曼菲斯是一種悶騷,他迫於現實,只能在教小朋友賽車的扮家家酒裡獲得一絲對車的慰藉,而當他貌似勉為其難地為弟弟扛下偷車任務時,其實誰都看得出他獲得了一個名正言順的滿足機會。

當團隊準備出發執行任務前,他硬是要先播放那首〈Lowrider〉,然後露出神遊太虛的表情:那是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儀式,代表漫長禁慾的結束,這純粹是私人性的、隱密的儀式;電影還安排了不明究理的小弟們追問他這一切有什麼意義,這種不解風情的安排更顯出曼菲斯難以啟齒的苦悶。

當然,當他終於坐上伊蓮諾的那瞬間,那是《驚天動地60秒》最美、最純情、最動人的一刻——宛如別離多年的情人,終於能夠性靈合一的喜悅。

3

Photo Credit: Gone in Sixty Seconds,來源: IMDb

「你知道伊蓮諾就是雪比野馬GT500嗎?你知道伊蓮諾就是雪比野馬GT500嗎?」

在看到伊蓮諾的那一刻,凱吉演出了那種近鄉情怯的手足無措,整部電影裡八風吹不動的曼菲斯,竟然笨拙地連解釋了兩次,好像深怕人家不知道這是他的最愛。下面這整個片段把人對車那種難以割捨的情感,表現得可圈可點。

伊蓮諾,就是曼菲斯的獨角獸:

裘莉飾演的絲薇代表的則是純粹的快感,絲薇問的那個問題:「你覺得……偷車跟做愛哪個比較興奮?」已經是再明顯不過的比喻,偷車竟也能引發性慾,讓她不由自主地想要跨坐上舊情人,這真是對車最高的一種禮讚。

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短暫激情橋段之前的對話,絲薇質問曼菲斯為何當年要離開她,但事實是他曾經要求她跟他遠走他鄉,而絲薇的回答說明了,她對狂野自由的無法割捨:「不,你是要求我成為不一樣的人。」曼菲斯金盆洗手卻也失去自由,而絲薇寧可為了自由而離開愛情。

甚至連片中從不講話的斯芬克斯(Sphinx,由剛打開星路的前球星芬尼瓊斯飾演),他都在偷車的那一刻顯露出真正的激情:他開著那台大悍馬車,毫無畏懼地迎頭撞上兩名警察駕駛的奧兹摩比短劍 (Oldsmobile Cutlass),悍馬易如反掌地把短劍一路推下樓去。事實上,劇情安排斯芬克斯,應該在推出一道缺口後就離開停車場,可是激動的芬尼明顯太過興奮了,他沒有停車,竟然把短劍直接推下將近一層樓高的坡道——坐在短劍裡開車的特技車手可是嚇出一身冷汗。

《粉身碎骨飛車黨》的經典,無法被超越

雖然《驚天動地60秒》比起《粉身碎骨飛車黨》有更多的爆炸、更多的打鬥、更多的垃圾話、更多的撞車花招:從天而降的大鐵球跟四處亂飛的氣筒是最大的亮點。但是《驚天動地60秒》的特技,終究仍然輸給《粉身碎骨飛車黨》的沖天一跳:當凱吉駕駛伊蓮諾在文森湯瑪斯大橋(The Vincent Thomas Bridge)跳起來時,觀眾看到的是用電腦動畫繪製、明顯假假的伊蓮諾飛過救護車頂。

這一刻當然是《驚天動地60秒》最高潮的一幕,但劇組在實際拍攝時卻發生了太多次失敗,還連續因此撞毀了兩台伊蓮諾,最後只能作罷。但《粉身碎骨飛車黨》裡托比可是跳了十次,而且在落地猛擊路面之後,鏡頭沒有中斷地繼續拍攝伊蓮諾加速前進的模樣——剛剛猛力一跳的衝擊似乎也無法阻止這黃色身影!

408

Photo Credit: Gone in 60 Seconds,電影神搜提供

事實上,當年這台1973年福特野馬,至今仍然還能正常運行,這點實在讓後輩《驚天動地60秒》失色許多。《粉身碎骨飛車黨》在精神意義上還贏過《驚天動地60秒》一點:兩部電影的主角們都偷了車,但《驚天動地60秒》最後還要透過從不開口的斯芬克斯來段老套的說教,而《粉身碎骨飛車黨》可不來這套,它逍遙法外全身而退的結局——托比還找到替死鬼替他入監——讓觀眾得到一種背德的快感。

《驚天動地60秒》不但自《粉身碎骨飛車黨》傳承了伊蓮諾傳說,也傳承了好票房:美國破億美金、全球2.3億美金,最重要的,它並沒有數典忘祖,儘管它與《粉身碎骨飛車黨》有那麼多的不同,但它並沒有讓「Gone in 60 Seconds」這個名號蒙塵,一樣是一部獻給愛車人的有趣電影,一樣傳承了飛車電影中那最重要的精神——當伊蓮諾飛翔在空中時,那自由的感覺無可比擬。

本文經電影神搜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電影神搜 avatar

電影神搜

累積了眾多探員的支持能量,在電影內容這塊豐富迷人卻又充滿挑戰的環境下繼續往前破關!提供最新電影情報、新聞、影評、影片等,期望影迷們都能在這個網站找到你想瞭解的電影資訊。

更多此作者文章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