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逛這間全世界最潮的雜貨店,你只能自己努力找辦法——Bodega

在最初沒有電話、沒有醒目招牌,也不做宣傳只靠口耳相傳的情況下,想去到Bodega你只能靠打聽到的消息努力想辦法找到。
文字:Perry
才於上海結束不久的INNERSECT國際潮流文化體驗展裡,來自國際四面八方的品牌都受邀至現場擺攤,共襄盛舉,而每個品牌別出心裁設計的創意展場與限定商品更是必看之處。
其中,讓我印象相當深刻的,便是一間看似雜貨店的展區,有些雜亂的擺設、琳瑯滿目的商品、宣傳單與海報貼滿的牆壁等等,從內而外流露出相當接地氣的街邊小店舖氛圍;然而這間雜貨店可大有來頭,它正是來自波士頓的球鞋名所Bodega。

在街頭相遇的創辦人們
Bodega的三位創辦人Olive Mak、Dan Natola、Jay Gordan每個人都有著相當不同的職業背景。Olive Mak當時是一位年輕的DJ,主要在倫敦劍橋一帶的中東夜店放歌,同時Olive也在街頭從事許多融合了音樂、藝術、潮流的團隊工作,也曾替Cornerstone與Fader雜誌工作過。因此造就了Olive對於街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對藝術也有一定的品味。
在一次的活動中,Olive遇見了Dan Natola,那時Dan不僅是個滑手也是一位厲害的塗鴉者,雙方一同合作並成為了好友。後來,Olive被推廣街頭藝術的平台DigBoston聘請,執行一些與街頭文化相關的電子商務業務,雖然Olive在那裏的時間不長,最終還是認識了擁有廣告背景的Jay Gordon。三人互相認識後,發現Tone調很符合也投其所好,且都有差不多的幽默感,對於街頭文化、次文化等等都有一定的了解,最終他們有了要開始經營起Bodega 的想法。


不只是一間店鋪
或許正因為三位創辦人背景的關係所致,Bodega充滿了幽默感、開玩笑風格、不務正業這些特性。Jay Gordon曾說:「我覺得幽默感實在太重要了,我們的團隊希望可以做出相當多不同於以往的事情,如果對於每件事都有幽默感,那更可以激發出更多靈感與瘋狂的點子。」
至於為何說這家店有趣又幽默?因為當你看見Bodega時,可能會有「我們到了?」的疑惑,創辦人們把店鋪設計得像是一間雜貨店,但這「雜貨店」正是他們的賣點。


Bodega這個單字在西班牙語中本身就是「雜貨店」的意思,接近英文的Grocery Store,三位創辦人相當喜歡西班牙雜貨店的獨有風格,在一間店鋪的後方可能還會有另一間完全不同類型的店舖,也就是店中店的感覺,讓人感到特別有趣又興奮,於是三人便採用了這套經營模式,於2006年在波士頓一條位於市中心不遠但又是不起眼小巷的地方,打造出現在各位所看到的Bodega。

在毫無零售的經驗之下,三人開始莽撞地經營著Bodega,前兩三年幾乎都是三個人包辦一切事物,雖然沒有完善的團隊,但他們的經營方式卻漸漸地讓Bodega與波士頓當地的街頭連結了起來。
Bodega不斷地邀請藝術家們來店舉辦藝術書展,帶來很多創意合作與活動,同時還有自己的廣播頻道Bodega Pirate Radio。不僅如此,店鋪也販售著三位創辦人自身覺得很酷的商品,譬如說Jay Gordon喜歡的Nike 70年代古著鞋款,又或是Dan、Olive認為很酷但不一定是最火的品牌。
重要的是,他們獨特的雜貨店舖讓來過的人都印象深刻,在最初沒有電話、沒有醒目招牌,也不做宣傳只靠口耳相傳的情況下,想去到Bodega你只能靠打聽到的消息努力想辦法找到。「當我們看到慕名前來的人,經過一番努力進到店面發現有那麼多又酷又好玩的東西時,他們發亮的眼睛與喜悅的神情正是我們想看到的。」Jay Gordon說明著。
曾有顧客說三位創辦人都相當健談,態度也非常親切,很樂於分享與交流,「畢竟我們都是街頭出身的人,我們真誠相待任何人,我們不只是在販售著從街頭文化衍生出來的商品,也同時在為街頭文化貢獻與付出,久而久之大家也都想要參與其中成為文化的一部分,通過這種真正深入到文化中的方式,我們的死忠粉絲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與其它店鋪的不同之處。」Olive Mak解釋道。


Bodega開設幾個月後,Dime雜誌與The New York Times接連前來報導,當時還是地下雜誌但已小有名氣的HYPEBEAST亦有報導,而Nike位於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負責人則是特地前來店內詢問那些稀有Nike老鞋款是從哪裡找來的,隨後Bodega與Nike雙方更是協定了一份得以發售限量商品的合約。
Bodega雖然是一間店鋪,但更像一個創意單位,發展至今與無數的品牌合作聯名過,2012年時推出了真正的自家同名品牌。店鋪也從原本的波士頓擴展至洛杉磯與太平洋另一端的東京,真正從小眾、次文化走出至國際。
SERIES by Bodega
2017年,Bodega迎來了一個名為SERIES by Bodega的店舖,而這間「空的」店鋪正是Bodega專門用來舉辦各種Pop-Up Store與潮流活動的所在。先前Air Force 1 35週年所舉辦的AF100客製活動、1992 Polo Ralph Lauren展覽、Kendrick Lamar x Nike、Stone Island、Adidas x Alexander Wang期間限定店等等都在SERIES by Bodega完美落幕。Bodega希望藉由這種不同以往的方式,一次推廣一個品牌或一個系列,讓更多人可以好好的再度深層的認識品牌的故事與文化。
此外,Bodega還有另一點讓我相當佩服,他們不愧作為一個創意單位,每每店鋪要發售新品或是迎來全新聯名系列時,都會非常用心的在設計與視覺上下足功夫,而仿舊復古設計風格是他們的最愛。
後記
常常做一件事情,運用反其道而行、有違常理的方法去執行,倒是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Bodega亦是如此,但這並不能說這間球鞋店鋪是毫無章法的亂做,而是它不循規蹈矩,創辦人們反而運用了自身所學與創意找出了適合的方法,並在充實了更多內涵後,Bodega因此能順利地走到現在。
而Bodega也不把另一間同樣是知名的波士頓球鞋名所Concepts視為競爭對手,三位創辦人都表態兩間店看似對手,反而更像是朋友關係,在良性競爭之下時常互相交流資訊與想法,並共同帶給街頭更多元的事物。一間這麼有趣的「雜貨店」,此生不去拜訪一下似乎說不過去。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設計師的人生相談室:插畫家微疼 X 設計師顏伯駿:靈感怎麼找?動畫也可以用Photoshop做?不只是工具而是溝通語言!設計麻瓜也能用的Photoshop

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怎麼應用 Photoshop 來創作?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各自入行以來的甘苦,從自學修圖軟體到得心應手地使用,做出二十六萬粉絲追蹤的圖文與動畫,以及讓業主很有感覺的設計提案。
收聽管道如下:
-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ZCn2je
-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 KKBOX|http://bit.ly/36PKdgZ
- Castbox| http://bit.ly/mariodrink
-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 Omny | https://omny.fm/shows/drinkwithmario/pplep06
這集節目邀請到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兩位創意人來聊聊他們使用Adobe Photoshop的心得,與他們一路堅持在創意產業的工作的動力。微疼在10多年前自己慢慢摸索PS繪圖,透過Photoshop自學從無名小站發跡,走上全職插畫家之路;顏伯駿是三頁文設計公司藝術總監,大學時期就開始接案做MV,從五月天演唱會的動畫設計開始踏入唱片產業,而後又從音樂產業拓展到許多大型活動的視覺統籌,包括多屆金曲獎、文博會、全運會、白晝之夜等。
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睡一覺吧!(01:05)
兩位的平時的工作都是產量高、創意強度密集,讓人非常好奇他們平時的靈感來源,以及他們是怎麼紀錄與整理這些靈感,最後轉化成廣受歡迎的動畫作品與視覺規劃,沒想到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睡夢中找到答案!
微疼以白色兔子為主角創作插畫,他分享自己一開始都是從生活周遭親友的經驗,延伸發展出創作主題與角色,「但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消磨殆盡,就像切蛋糕一樣,有一天會被切完。」對他來說找到更多靈感的方式之一就是走上街去,多多接觸人、觀察人。
顏伯駿則反問:「大家是不是對靈感太執著了?」他在帶領設計團隊時會透過幾種不同的路徑找到「靈感」或所謂的解法。顏伯駿認為找到靈感的前提是「先對生活有感覺」,接著按照主題分析每件事情,把累積的資料放進對應的資料夾,需要時把它們調出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內容。
相較於這樣井然有序的整理方式,微疼形容自己屬於感覺派,「找不到的時候就睡一覺,靈感就來了。」聽到這個回應,顏伯駿直呼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笑說大家以後會不會要發想題目之前,都會跑來說「老闆,我要睡一覺」!而有趣的是,微疼也分享,現在工作室裡面還真的就有放一張床!

從 0 開始的 PS 之路(09:00)
要成就好作品當然不能只是睡個覺,而是要動手將這些絕佳的靈感實現,這時候設計師和插畫家使用的工具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顏伯駿分享他除了就讀設計系因為課堂考試而學習使用Photoshop之外,早期使用PS創作的前輩像是藝術家李小鏡,以及言情小說封面繪者平凡、陳淑芳,都是促使他探索 PS 強大功能的榜樣,「我從PS 10一路到現在的Adobe CC,每年看著這個軟體,你本來想某個功能怎麼沒有,有一天突然間就蹦出來,到最後有一些讓你覺得『這是黑魔法嗎?』的功能。」顏伯駿感觸很深地說道。

微疼接觸Photoshop的路徑比較特別。大學時期因為一場車禍讓他必須長期在家休養,從未受過美術訓練但熱愛畫畫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Photoshop,「那時候無名小站很風靡,有些前輩創作者像我是馬克、彎彎都在上面做自己的圖文創作。」微疼心想自己也許也能試試看,而當年Photoshop自學的他已經進化成PS老手,從PS畫圖到影片製作,拓展出更多創作上的應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我Youtube上的動畫影片都是在PS完成的。」

儘管有不少人推薦過他用其他軟體,但微疼始終認為Photoshop是最直觀也最好調整細節的,工作室的所有夥伴也都非常熟悉這套軟體,在溝通過程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只要打開PS示範就能讓大家馬上理解,「我覺得PS已經不是工具,而是一個語言了。」
提案雙神器:Photoshop與Illustrator(13:31)

顏伯駿接著分析 Adobe 兩套重要的軟體:Illustrator跟Photoshop,許多學習設計的人在初初接觸繪圖軟體時,「就像戴上分類帽一樣分成Illustrator派跟Photoshop派,這兩種人是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徑。」 前者是向量繪圖軟體,像工程圖一樣非常理性;後者則接近畫畫的原理,有PS筆刷、圖層和色調等功能可搭配使用。雖然設計師們對於習慣使用的軟體各有鍾愛,但Adobe在跨軟體、跨平台的高度整合性,現在不論是PS轉AI,或是反之,都能輕鬆跨軟體操作,是他認為非常優異又親民的特點。

「我做所有的簡報一定都是從Photoshop和Illustrator開始。」顏博駿分享他與團隊在向客戶提案時會做PS mockup,讓客戶看到Logo在不同介面上的呈現,除了提供客戶意想不到的創意,更要透過圖面證明你怎麼實現它。「下一個世代,應該是人人都會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不只是設計系,而是所有的企劃、專案都會用。」
保持初衷?不!別再說那些熱血的話(28:18)

節目的尾聲談到兩位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多年,除了有一路陪伴他們創作、成長的Adobe,他們持續投入的動力是什麼呢?微疼坦承他過去在演講中常用熱血的話鼓勵其他人,「可是我後來發現什麼初衷都是屁啦,」他笑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別的擅長的技能,「我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這輩子我可以做好的就是這件事了。」
顏伯駿也提到自己不想再對人說「保持初衷」,設計產業裡的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挑戰,到處都會遇到挫折,但要思考那個挫折是否有跟成就感達成平衡,「如果沒有的話,你就要換個路走。」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事,不斷突破難關、維持品質,如同他們多年來的累積都是最好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