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開始光鮮亮麗的雜誌工作之前,8個你必須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To Publish A Magazine

開始光鮮亮麗的雜誌工作之前,8個你必須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在充滿魔法的美麗雜誌背後,雜誌工作者的世界,往往是一個瘋狂、糟糕、時而單調的密室,他們不見天日地埋頭苦幹,與雜誌光鮮的模樣截然不同。

文字:安荷拉・路易絲|翻譯:古又羽

雜誌的魅力難擋,它們能勾起興趣,令讀者感覺自己正參與某項事物,並且得到新的想法與創意。雜誌出刊的頻率,就是新事物到來的節奏,讓我們引頸期盼,一拿到新刊,就痛快地看完,然後繼續期待下一期。然而,在這充滿魔法的美麗雜誌背後,雜誌工作者的世界,往往是一個瘋狂、糟糕、時而單調的密室,他們不見天日地埋頭苦幹,與雜誌光鮮的模樣截然不同。

雜誌誕生的地方,經常是需要攀爬層層階梯才能抵達的雜亂辦公室,而且位於廉價地段;也或者是某人廚房桌上挪出的一小塊空間。對於全球眾多獨立出版人來說,這不僅無以澆熄他們的熱情,反而成為箇中樂趣。混亂和汗水,都將化作書店架上引以為傲的出色作品,甚至被送往世界各地成百上千的信箱裡。無論你有沒有做雜誌的經驗,本章都將從頭道來─請想清楚你的雜誌屬性,以及想透過發行該雜誌實現什麼。過程中,或許想法會不斷改變,也會不斷犯錯,不過,雜誌的美妙之處,就在於你永遠有下一期能夠彌補、嘗試新東西。

Q1:「請自問,做雜誌是為了追求什麼?」

p11(1__Mo,_issue_kultur,_issue_32,_Summe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Design: Kai von Tabenau

Mono kultur, issue 32, Summer 2012;封面作品Martino Gamper

《Mono.kultur》by Kai von Rabenau

接下來,我們將提出一些在決定挑戰獨立出版的當下,應該捫心自問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因為,製作雜誌的途徑不勝枚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不過,這些問題正是你構築事業的原點,也會帶出可能面臨的難題。

鮮少獨立雜誌,能單單以「雜誌」的型態生存,而其中,也僅有少數真的能夠養活其經營團隊。大部分雜誌工作者,都有其他的正職來支撐經濟,亦或經營商店、設計工作室等相關事業,而他們之所以願意承擔製作雜誌所帶來的繁重工作,全是出於渴求或熱情─可能是因為嗜好,例如詩歌、自行車,也可能是因為該雜誌是更大規模之商業模式的其中一環,作為展示商品、與客戶互動的媒介。

《Monocle》雜誌經常被當作獨立出版的成功模式範例。2014年9月,它將5%的股份賣給日本經濟新聞社,市值達到1.15億美元。這本雜誌只是品牌的一部分,該品牌的事業還包含一間門市、一個電臺,以及多家咖啡館,全都與總編輯泰勒.布魯爾(Tyler Brûlé)成功的精品品牌形象顧問公司Winkreative同步營運。而這種多角經營的規模可大可小。

《The Shelf Journal》是平面設計師摩根.蕊布拉(Morgane Rébulard)及柯林.卡拉德克(Colin Caradec)的遊樂場,是他們展現創意的地方,其規模和《Monocle》有如天壤之別,但是,對於每期購買的廣大讀者來說,那一點也不重要。

請確認自己的目標究竟為何,你的雄心有多大?你的雜誌是否將成為能獲利的主要職業,或僅是抒發創意的業餘出口?好雜誌具收藏價值,可以待在書架上好幾年,即使內容過時,還是值得一看再看,不會辜負被砍倒的樹。


Q2:「當今,紙本雜誌為何要存在?我能夠從中建立價值嗎?」

p12(2__Lucky_Peach,_issue_10,February_20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

Lucky Peach, issue 10,February 2014

《Lucky Peach》 by Adam Krefman

隨著技術日新月異,如今製作雜誌變得很簡單,只需要一些基礎電腦能力,就能夠設計和製作印刷品。市場萎縮下,印刷業者反而樂意承接少量訂單,而獨立店家更是熱情歡迎小眾雜誌,藉此提供客人新潮的選擇,同時在與商業連鎖書店及網路零售商相互較勁的戰場上,攻下一席之地。

不過,這畢竟是個無比競爭的世界,每月新推出的雜誌何其多,若你想吸引書店及報刊銷售店的讀者,還必須與已經建立客群的雜誌一較高下。任職於英國獨立經銷商Central Books的薩沙.西米奇(Sasha Simic)表示,每週都會有3至4本新雜誌前來尋求經銷的可能性。

競爭環境促使雜誌必須維持高設計及編輯水準,若沒有良好品質,讀者不可能會埋單,而雜誌也就無法生存下去。《PORT》及《New York Times Magazine》的創意總監麥特.威利(Matt Willey)說道:「現在是非常有意思的時刻。大家不斷在討論紙本將死,然而紙本實則未死。只不過,在紙本世界打下江山成了一件難事,但這其實是件好事。」


Q3:「我的創意有什麼獨到之處,值得為它砍樹?」

PJ1CM1~5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Design Director: Dylan Fracareta ©FEBU Publishing

PIN-UP, issue 16, Spring/Summer 2014

《PIN-UP》 by Felix Burrichter

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任何紙本讀物的出版者,都有義務審慎思量其產品的價值。許多獨立出版人採用再生紙,或是經由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紙類及環保無毒油墨,並且引以為傲。當你向印刷廠詢價及討論印刷需求的時候,也應當將節約性列入考量。

請確保你想出版的東西有充分理由以紙本方式呈現,仔細評估手上的資源如時間、精力和金錢。若是更適合放在部落格和網站上的內容,沒道理大費周章將其製成出版物。購買紙本的消費者,通常都偏好值得珍惜、獨特而美好的內容。

如同《The Gourmand》的總編輯兼藝術總監大衛.連恩(David Lane)所言:「大家喜愛品質良好的內容及質感。陳列在書架上的書籍看起來比放在硬碟裡好得多。」安德魯.迪普羅斯(Andrew Diprose)也抱持同樣觀點:「若無意講究品質,且不夠真誠,那就沒有出版紙本的必要。」迪普羅斯白天在康泰納仕(Condé Nast)出版的英國版《Wired》擔任藝術總監,晚上則是獨立自行車雜誌《The Ride Journal》的製作者。


Q4:「對雜誌而言,紙本與數位同等重要。」

p13(4__Cereal_,_issue_5,_2014)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

Cereal , issue 5, 2014

《Cereal》by Rosa Park

即使是紙本雜誌,還是必須在網路上擁有能見度。網路內容至少要讓讀者能快速認識你的雜誌,更理想的狀況,是成為紙本雜誌的最佳拍檔。在網路上,可以玩出紙本無法實現的花樣,例如即時發布新聞,還可以上傳影片和動畫,若你妥善安排連結,還可以把使用者帶往特定地方。其實,許多紙本雜誌的前身都是部落格。

經營線上內容,能建立高忠誠度的讀者群,而這群讀者有部分即是紙本雜誌的潛在客戶。2009年,《It's Nice That》的創辦人威爾.哈德森(Will Hudson)與合夥人艾利克斯.貝可(Alex Bec)發行第一本同名雜誌時,銷售對象即是已準備要成為紙本讀者的線上狂熱粉絲。

先有讀者,才有雜誌。


Q5:「我的創意是否獨一無二?誰會有興趣?」

p14(5__The_Gourmand,_issue_1,_December_2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Creative Director: David Lane

The Gourmand, issue 1, December 2012

《The Gourmand》by David Lane

即使你極度關心某個議題,但你得想辦法令其他人也投注相當的熱情,這是將雜誌推向成功的第一小步。在確認有特定群眾對議題感興趣後,你還必須讓夠多人知道它,驅使他們購買,同時持續提供足以令他們渴盼下一期的內容及設計。

「利基」並不一定代表「缺乏延伸性」,尤其當你的創意確實打動以往被忽略的市場時。由迪普羅斯兄弟安德魯及菲力普(Philip Diprose)創辦的《The Ride Journal》,每一期印量僅5、6000冊,總是一出刊就被自行車愛好者搶購一空。這本雜誌將故事分享、插畫及攝影結合在一起,著眼於騎士的真實體驗,於眾多強調硬體性能的同類雜誌中脫穎而出,受到目標讀者的深深愛戴。不論用什麼方法做雜誌,都必須全力以赴。


Q6:「你有沒有帶來新鮮事物?」

p14(6__Gratuitous_Type,_issue_C,_2013)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

Gratuitous Type, issue C, 2013

by《Gratuitous Type》Elana Schlenker

想做獨立出版,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原創性,才算具備最基本的競爭力。凱西.歐米迪亞斯(Cathy Olmedillas)是創新兒童雜誌《Anorak》的創辦人及發行人,她指出:「假如你經手的獨立雜誌每種都能賣出2萬冊,那叫無懈可擊;假如只有其中一本有這種銷量,那還是很棒——不過,若你同時有20本雜誌,它們可能因此無法全數生存下來。」

哈德森同意道:「締造自己的不同之處,找到屹立不搖的理由。若你愛上別人的風格,乾脆主動聯繫對方,去他們旗下工作,協助他們更上一層樓,而不是妄想要做出一樣的雜誌。」

「獨立出版的世界滿是非凡出眾的作品,既獨一無二又鼓動人心,每每令我驚豔不已。」伊拉娜.許廉克(Elana Schlenker)如是說。這位字體設計雜誌《Gratuitous Type》的創辦人還提到:「此外,還有滿坑滿谷的山寨版......他們僅是從《Apartamento》或《The Gentlewoman》等極為出色的雜誌裡隨便挑一期,然後試圖做出同樣的東西。」


Q7:「我真的想要這麼做嗎?獨立出版稱不上事業,也不是收入優厚的工作,而是一種生活風格。」

p15(7__IdN,_volume_21,_number_3,_2014)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

IdN, volume 21, number 3, 2014

《IdN》by Chris Ng

所有的獨立出版人都會告訴你,這差事極度吃力,且會完全占據你的生活;在完成有趣的文稿和設計整合工作後,你還得訂購條碼、整理訂單給物流中心、回覆讀者各種疑難雜症,然後訂出下一期的印刷時程,直到凌晨。

傑佛森.哈克(Jefferson Hack)是《Dazed & Confused》、《AnOther and AnOther Man》的創辦人,這些雜誌對他而言就是生命。他說:「假如你要做,就必須活在其中。就算那不是你的全職,也必須是你最熱衷的事物。我認為,好雜誌其實就是執迷的昇華。」


Q8:「你準備好面對所有苦差事了嗎─行銷、配銷、財務管理、稅務管理,以及沒完沒了的裝袋……」

p15(8__Delayed_Gratification,_issue_1,_O

Photo Credit: 雜誌設計學提供,The Slow Journalism Company, Cover Art: Shepard Fairey

Delayed Gratification, issue 1, October-December 2010

《Delayed Gratification》by Rob Orchard

傑洛米.萊斯里(Jeremy Leslie)是MagCulture雜誌平台的創辦人,同時也是書籍《現代雜誌:數位年代的視覺型新聞》(The Modern Magazine: Visual Journalism in the Digital Era,2013年出版)的作者。他曾說,若有人想要下海,請他指點迷津,他一定會回答「不要做」。這時,若對方有所動搖,哪怕只是一丁點,就代表他將難以成功。「獨立雜誌出版人的資金或許不那麼充足,所以,絕對需要無可比擬的韌性與決心。」

假如你看到這裡還沒闔上書,那麼,也許你有點機會噢!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雜誌設計學:風格定位、創作編輯、印刷加工、發行銷售,獨立雜誌人的夢想實踐指南》,積木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雜誌設計學_立體書封(小)

雜誌出版流程完整解析 X 獨立雜誌成功模式 X 業界名人深度訪談

本書是獨立雜誌出版指南,包含豐富的業界知識──從計畫、籌資、製作、廣告、販售到行銷,內容涵蓋雜誌製作與出版的各個層面與多種類型,無論是懷抱夢想、正在計畫或已經在做雜誌的你,都能從書中得到啟發與協助。我們將一層層揭開獨立出版的神祕面紗,說明如何從無到有打造出一本雜誌,並且能夠正式發行的所有實務,以及工作者的心路歷程。超過五十位、受到全球矚目的獨立雜誌人,於此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精闢見解並提出寶貴建議,將帶你深深理解雜誌這一行。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


精選書摘 avatar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