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藝術大師艾雪(M.C.Escher)的作品向我們展露了數學的邏輯之美,又同時利用人類大腦對物理世界的固執,玩弄了合理和不合理的界線,搞得大家很亂,又不爭氣地無法不盯著看。
曾經有個藝術家朋友用「腦袋型」和「身體型」來區分兩種不同的創作方式。前者指的是在動手接觸畫布之前,先有過完整縝密的規劃和計算,再依照藍圖作畫,最終想展現的是某種思考型態或邏輯概念,等待觀眾去閱讀並計算。
相較起「都想好了再動手」的前者,身體型則是「讓手去動」,用身體直覺去表達某種有機的、流動的情感狀態,有著較為原始的生命力,畫作永遠沒有明確的終點,不論是對創作者來說或是觀眾來說,永遠都有無盡延伸的感性可能。

Photo Credit: WIKI ART
當然,這兩種狀態不會是非此即彼。就連最狂野原始的藝術家都會向你強調理智在創作中如何不可或缺,就像看似冷靜自制的作品可能出自一個「在思路中玩耍」的頑童——如同這位帶給數學界、科學界和認知心理學界無數禮物的艾雪(M.C.Escher)。
大多數人是從知名的「錯視版畫」中認識他,然而他的「幾何變形」系列如〈白天與黑夜〉(Day and Night)、無盡的莫比烏斯帶(註)系列如〈騎士〉(Horseman)等亦是一絕。艾雪的作品向我們展露了數學的邏輯之美,又同時利用人類大腦對物理世界的固執,玩弄了合理和不合理的界線,搞得大家很亂,又不爭氣地無法不盯著看。

Photo Credit: M.C.Escher

Photo Credit: M.C.Escher
多年前看到艾雪的作品時,我不禁感嘆「啊,他的風象特質好強啊!」不只是他清晰靈活的思路讓人好奇起他的水星,更特別的是他的「玩心」,強烈地暗示著雙子座的特質。
直到看到他的完整星盤後,果不其然,不只有雙子座星群,甚至是被整張盤加強和支持的。即使只聚焦在這個星群,都能看見掌管思維的水星、號稱內在情緒人格的月亮、代表著自我的英雄象徵的太陽,同時還與究極深入一切的冥王星、能將眾人帶入幻覺藝術的海王星聯合在一起。他當然會將雙子座的「雙重性、聯想好奇、探究心智、實驗玩耍」等等特質,不斷地透過一件又一件追求極致的創作展現出來。

Photo Credit: M.C.Escher
而落在這個雙子座星群的正對面、與之映照的土星,則讓人想到他嚴謹精確的畫風以及使用刻畫在堅硬的石頭或木板上的技法。若是對占星學有研究的朋友,應該也會對上述提及的星群的軸線位置感興趣——它們恰好落在代表集體意識的十一宮和自我創造的五宮。

Photo Credit: Escher The Exhibition & Experience
艾雪作品的神奇之處,不只讓大眾看得驚奇,甚至讓很多科學界人士也忍不住出手「讓專業的來」,比如挑戰「在真實世界作出永無止境的樓梯」,或者用數學公式分析他的作圖比例。有趣的是,艾雪本人曾表示「我數學不好」。或許真的不用管好還是不好,好玩就好。畢竟玩到底了,成果也是很驚人的。
註:莫比烏斯帶(Möbius band)指的是一個「擁有單一平面和單一邊界的曲面」。它的簡單製作方式之一是把一長條的紙帶的其中一端旋轉翻面後,再把兩端黏上,形成一個環,這時若將自己視為一個可以在紙面上行進的點,將會發現這個行進沒有盡頭。
Escher The Exhibition & Experience
時間:即日起至2019年2月3日
地址:34 34TH STREET, BROOKLYN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