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傑出的成就與傳奇的經歷是雙生子,兩者相互牽引。
安迪沃荷的「15分鐘出名論」,闡述的不僅是資訊媒體核彈式的連鎖引爆,更是未來群眾面對「名氣」,有如獵犬般貪饞的狀態,若比擬一個人的成就如血肉,那支架這血肉的骨骼,就是那個人擁有的故事,群眾們剝皮、吃肉、更要啃骨頭。在杜象以一只小便斗中和掉藝術高低端的臨界線之後,藝術品與否的標準,完全仰賴於藝術家的指明與定義,好比鍊金術師,廉價的工業量產小便斗經藝術家提煉,點石成金,能值三百萬歐元,對於藝術家如此特殊的身份,人們開始有更浮濫甚至狗血的想像。

Photo Credit: The Rake,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沃荷深諳其道,廣交名流,嗜吃甜食的他餵食普羅大眾甜膩的派對八卦與新聞版面,不停雕塑自己的生活,活成血淋淋的傳奇,劇作家Tennessee Williams、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作家Truman Capote、演員Elizabeth Taylor、歌手John Lennon等,都與他有過交流合作,這些耀眼星星般的名人於他如恆河沙數。
後浪推前浪,即便是沃荷,在被越來越發達的媒體面前也成了舊物,1983年,沃荷逐漸淡沒生涯的晚年,他開始與23歲的Basquiat合作,年輕的Basquiat此時已是藝術圈寵兒,他以一顆黑光流星之姿,劃開了沃荷的生命夜幕。

Photo Credit: Jean-Michel Basquiat
沃荷會先在畫布上印製或繪畫他的經典商標圖案,如罐頭包裝或特價的價格標籤,再交由Basquiat完成,然而Basquiat狂放生猛的塗鴉語彙、源自海地血統裡野性的色塊,在畫面上暴衝著,沃荷手無縛獸之力,合作的作品徹底被Basquiat收服。
高中時期的Basquiat與學長Al Diaz,兩人組織了一個虛構角色「SAMO」,在曼哈頓街頭進行塗鴉游擊,他們將SAMO仿擬為某種宗教派別,藉SAMO之名留下許多詼諧的宗教「標語」。在Al Diaz的畢業典禮上,Basquiat衝上講台灌了校長一大盆刮鬍泡,因而遭到退學,並逃家,Basquiat體內蠢動著無法抑制的,象徵反叛與對抗的塗鴉能量。

Photo Credit: Interview,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自棄一切的Basquiat在友人家中的沙發四處流轉,但最終被朋友給攆出去,據他們說,Basquiat會在住所的冰箱、實驗袍、紙箱、門等等,一切他手邊可及的物品上畫圖,日後提拔他的策展人Diego Cortez也說,Basquiat會在房間內鋪開20張大紙,在紙之間穿梭、跳耀、繪畫,甚至在這些未完成的作品上留下球鞋腳印,現場如動物園般混亂又生機勃勃。
Basquiat八歲時被車撞斷手臂、脾臟被移除,母親為了讓他聽懂住院時醫生對傷口的解說,送他一份以醫學為主題的解剖書,Basquiat作品的畫面有時充滿著漂浮的器官,與被拆解、喪失主人的四肢,完整的軀體也彷彿被 X 光所透視,骨骼內臟暴露無形,骷髏都有副著魔的神情,這些可說是他童年深邃傷口的回音,不停在繪畫的空間裡反射迴盪。

Photo Credit: Jean-Michel Basquiat

Photo Credit: Jean-Michel Basquiat
在離開學校闖蕩的克難時期,Basquiat靠手製明信片與T-shirts勉強餬口,在一間餐廳遇見了沃荷並向他兜售,沃荷買了,1978年這場交易是他們第一面緣份,操弄商業大量複製名聲的普普之神與曼哈頓貧民窟的街頭塗鴉小子,繆思的安排叫人喟嘆,之後Basquiat藉著時代廣場上的聯展一戰成名,隔年擁有自己的個展,真正的明星,光芒禁得起考驗,Basquiat傳奇故事的拼圖,關於苦難與豐收;才華與奇遇,一片一片的被拼湊起來。
普普與塗鴉,有著不可思議的一體兩面,其中隱含著權力的收編與流放,普普以複印結合媒體的商業手法,於群眾市場取得主導權,塗鴉則在勢力之外的街頭灰色地帶進行游擊,不過拆解普普名氣的外殼與塗鴉放蕩不羈的外皮,內裏皆有強烈標誌性與圖案性的繪畫語彙,成名後的Basquiat會穿著義大利名牌ARMANI西裝作畫,任憑顏料潑灑,作品完成時,他會穿著這套「工作服」出席晚宴,這樣的行動,其實隱含塗鴉權力的翻轉,Basquiat將名氣電鍍塗鴉的話語權,狠狠擊破主流藝術市場的盔甲,體內反叛精神的血,未曾停止奔流。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