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ji Ito

明白恐懼為何物才能畫出的恐怖漫畫:淺談伊藤潤二作品《魚》

Art
19 Oct, 2018
明白恐懼為何物才能畫出的恐怖漫畫:淺談伊藤潤二作品《魚》 Photo Credit: 伊藤潤二電影神搜提供

伊藤潤二能成為日本90年代後最重要的恐怖漫畫家,不只是他熟知讓讀者心臟顫動的技巧,更是因為他真正明白恐懼為何物。

文字:電影虎蘭花

回想當年踏錯一步路竟然從《漩渦》開始入門,睡前還得用少年漫畫蓋住鎮壓,曾幾何時「伊藤潤二」這個名字竟成為我尋找伙伴的篩選器。「伊藤潤二」……搜尋!

從搜尋結果跳出的照片,那秀氣五官與細框眼鏡,第一眼不是猜學校教授就是文學作家,然而就像新聞裡鄰居常發表的言論:「他平常看起來很和善啊,沒想到竟然會做這種事……」

這位在台灣也擁有頂尖人氣的日本著名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筆下的《富江》系列、《至死不渝的愛》;長篇作品《漩渦》和《魚》等代表作,幾乎沒有人能不被這位恐怖大師的作品一眼吸引住——無論是佩服還是驚嚇——每一筆線條都是只有透過漫畫才能表現的詭譎;題材萬變超脫想像,不知帶給多少讀者們心中無法抹滅的陰影,蘊釀出的真實感讓我看完《漩渦》的〈蝸牛人〉後,甚至對著鏡子檢查背上有沒有出現螺旋……

可怕的是,當陰影面積擴展到一定的平方公尺後就會晉升成死忠鐵粉……嗯?原來是拿來篩選「抖M」的啊?

膽子沒比你大多少的「恐怖大師」

恐怖漫畫家究竟會不會害怕自己的作品?這對伊藤潤二來說我想是肯定的。他不只一次在訪談中暢談自小伴隨自己的「不安感」,不僅曾經有視線恐懼症,就連《富江》的靈感來源都來自對女性難以捉摸的特質感到害怕。「如果可以創造出一個恐怖的惡女形象,就能克服這種恐懼了。」伊藤潤二這麼想。面對恐懼、戰勝恐懼,是不是突然覺得富江這個角色很勵志呢?

伊藤潤二能成為日本90年代後最重要的恐怖漫畫家,不只是他熟知讓讀者心臟顫動的技巧,更是因為他真正明白恐懼為何物(例如害怕深海魚卻畫出差點害我吃素的《魚》)。

11
Photo Credit: 伊藤潤二

《魚》: 伊藤潤二首部動畫化作品

如果說《漩渦》是衝擊心靈,《魚》就是在爆擊你的生理!

OVA動畫《魚》改編自2002年伊藤潤二同名漫畫單行本作品,有別於漫畫原作中,阿忠在步行魚肆虐的末日尋找女朋友華織,動畫版《魚》從人物個性設定到將劇情銜接都徹底大翻土,以女主角「華織」與朋友到沖繩遊玩作為事件開端,大量腐臭不堪的魚被不明機械控制後登上陸地,四處攻擊散播病毒,遭到侵虐的人類全身腫脹噴出惡臭的瓦斯,最終也遭機械控制。

華織為了尋找失去音訊的男朋友阿忠搭上返回東京的班機,等待降落的跑道上卻佈滿四處竄動的步行魚……

aw0Sh
Photo Credit: 伊藤潤二,電影神搜提供

這「魚」比喪屍更末日

動畫版《魚》大膽展現故事「打掉重練」的可取之處:保留長腳的「步行魚」、沒有最噁只有更噁的「人體瓦斯球」、生化武器殘害環境的災害起因、並將男主角阿忠換成女主角華織,改以女性亦剛亦柔的特質突顯為所愛之人展現出的勇敢與脆弱、並以兩位女性友人的發展加速劇情推進,避開伊藤潤二難以拿捏的懸疑鋪陳與漫畫筆觸特有的壓抑感,讓恐懼更為直接了當。

不能否認動畫版《魚》在一些故事編排上與伊藤潤二的風格有差距(例如過於『露骨』的男女關係),但整體看下來並不會有水準拉底的不適感(人體瓦斯球才讓人不適!)。

MV5BZjE3M2VjYzQtMGMyNC00MzJkLWI0YjktNTA4
Photo Credit: 伊藤潤二,來源: IMDb

有的改編電影因為貼近原作而雷,也有因為打破框架而強,全看導演與編劇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至少對我而言並不會認為它在摧毀原作名聲,相反地就像在看與漫畫原作發生在同一個時間、地點的另一段完整故事。

但是,如果連《魚》都無法滿足你,那……要不要真的去廟裡收收驚?

本文經電影神搜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

電影神搜

累積了眾多探員的支持能量,在電影內容這塊豐富迷人卻又充滿挑戰的環境下繼續往前破關!提供最新電影情報、新聞、影評、影片等,期望影迷們都能在這個網站找到你想瞭解的電影資訊。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