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Jack Horseman

更大的傷害總在下一季:建立在喜劇元素的悲劇故事《馬男波傑克》

05 Oct, 2018
更大的傷害總在下一季:建立在喜劇元素的悲劇故事《馬男波傑克》 Photo Credit: BoJack Horseman

《馬男波傑克》(BoJack Horseman)的劇情在敘述過氣的情景喜劇《胡鬧的小馬》(Horsin' Around)的大明星馬男波傑克,試圖重振事業、東山再起的生活。這個影集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每當角色即將要有所體悟或成長的同時,現實卻又會毫不留情的把角色打垮。

Netflix推出的原創動畫喜劇《馬男波傑克》,劇中人物形象來自網路漫畫家Lisa Hanawalt的創作。第一季推出時原本不被看好,後來卻獲得一致讚賞。今年9月第五季上架,並將登上美國電視頻道網播出。

Netflix是一個網路的串流平台,這部原創喜劇是他們有史以來最成功、最受歡迎的成人動畫,製作人Raphael Bob-Waksberg不過才34歲。這部明顯針對網路收視族群打造的作品,卻成為美國史上最成功的影集之一。

《馬男波傑克》的劇情在敘述過氣的情景喜劇《胡鬧的小馬》的大明星馬男波傑克,試圖重振事業、東山再起的生活。

波傑克是一個典型包含高傲自大、端著明星架子,骨子裡又自卑自怨,且充滿演藝圈壞習性的演藝明星。他平常的誇張作為,只是為了讓身邊的人可以接受他。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有看似精明的公主凱洛林、非常正面的花生醬先生,跟借住在他家的廢人陶德。

波傑克一邊抱怨著身邊的人,但又離不開這群人,跟他們共同經歷著一堆光怪陸離的事件。

如果按照傳統戲劇的邏輯,在這樣的故事架構下,也許會如同第一季前幾集一般,交代各種性格的主要角色登場,然後把波傑克描寫成一個曾經登上榮耀,結果失敗的過氣明星,如何搞砸他的東山再起之路,並強調他的正負面特點,然後再神來一筆的挽救自己的事業,重新功成名就。

故事線表面上是照這樣走沒錯,但本劇其實把人生最慘的一面,毫不保留的展現在觀眾面前。片中所有的笑點都讓人笑不出來,原本該用來襯托笑點以讓人珍惜人生美好的部分,全都會在隨後的情節當中被摧毀。

美國高級喜劇的傳統從卓別林開始,向來都是以悲劇為基底,讓所有的笑點建立在一種「雖然生活如此悲傷,但我們還是有笑的能力」。通常喜劇主角的困境放到真實人生裡,只會把一個人毀掉,但劇中總在結局的時候讓角色再生,以換取更好下場。能帶給人希望的才是喜劇。

以卓別林為例,他的劇呈現人在工廠制度下成為生產線上的機器人,用獨特喜感與機械出錯,來嘲諷現實當中資本生產的壓迫,但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窮人只能做工一世,直到身體壞掉,當機器全面取代人後又會讓工人餓死。卓別林最後讓主角得以翻身,獲得美人歸,現實卻不總是如此。

15036695694_7fa98afceb_b
Charlie Chaplin “Modern Times“|Photo Credit: Breve Storia del CinemaPublic Domain

《馬男波傑克》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每次當角色即將要有所體悟或成長的同時,現實卻又會毫不留情的把角色打垮。

故事第三季尾聲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18年前爆紅的《胡鬧的小馬》,將裡面的童星莎拉琳捧紅成為一線巨星,當她受不了好萊塢紙醉金迷的生活,想戒酒重生時,波傑克找上她,帶她一起嗑藥濫醉。莎拉琳陪波傑克去找波傑克曾經傷害過的人,因為波傑克想要藉此有重來的機會。結果波傑克因為吸毒酗酒把事情搞得一蹋糊塗,最後與莎拉琳一起躺在破爛旅館的床上。此時莎拉琳從電視上知道自己獲得了奧斯卡獎,才發現她從來也沒成為過她想成為的人。

波傑克有著莎拉琳的陪伴,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改變,並且重生。他帶莎拉琳去看離她住處很近、一直想去卻沒去的天文館。莎拉琳最後說:「我想成為一個建築師。」然後⋯⋯她就死掉了。莎拉琳因嗑藥酗酒過度身亡。

這隨即變成第四季最後一集的一個關鍵。整集裡面莎拉琳都只是新聞中的話題,劇中的角色都在過一樣白爛的生活,這是一個高度嘲諷的敘事隱喻。唯一真正被打垮的是波傑克,他一直想成為好人,卻覺得自己帶著身邊的人走向滅亡。

於是整個第四季,波傑克完全呈現一個垮掉的狀態。他花了八個月去整修故鄉的老家,然後為了要拋下家族悲慘的故事,派人把房子拆了。他想重建自己的生活,學著跟自己的「私生女」霍莉霍克相處(其實是他的妹妹),在女兒的堅持下,把自己母親碧翠絲接回家,也試圖跟失智的碧翠絲和解,但又因為一場誤會,把碧翠絲丟到窗戶只能看到垃圾堆的破爛療養院,關到死掉為止。

而他想跟女兒相處的希望最後也幻滅,為了不殘害霍莉霍克(碧翠絲隱瞞了霍莉霍克身世的真相),波傑克把她送去念大學。

從第一季開始醞釀到第四季的劇情,完全沒有正面可言。波傑克的生活是有一些好事,事業也重新再起。但因為過去發生過的現實,在最後都以傷害與誤解,全部回到他身上,並把他摧毀。

這已經不是傳統悲喜劇的手法。如果要給《馬男波傑克》一個總結,這是一個建立在喜劇元素的悲劇故事。

未命名3
Photo Credit: 《馬男波傑克》 ,Netflix預告片截圖。

《馬男波傑克》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使用了許多小說般的手法。一般戲劇都只會針對角色各人發生的情節,輔以成長階段的傷痛為引子來帶出角色深度。但本劇卻是反其道而行,把所有成長階段的傷痛加以放大。現實中每個角色的行為反而成為輔助,重心全放在他們成長過程的回憶上面。這相當劇有美國現代主義小說的風格。

以波傑克的成長背景為例,他原本並非是一個無能、頹廢、個性惡劣的人,他小時候一樣是可愛懂事的小孩,但他在碧翠絲的荼毒下成長。碧翠絲總認為波傑克毀掉了自己的人生,但反過來說,碧翠絲的人生一開始就被自己的父母毀了。碧翠絲原本也是聽話的小孩,結果父親只重視地位名聲,把碧翠絲患精神病的母親送去動前額葉手術,父親更燒掉碧翠絲染菌的娃娃,這正是一個人生被毀掉的象徵,而這也是碧翠絲失智後手上必須抱著一個娃娃的緣故。那個娃娃不僅象徵自己的童年,也象徵她為了自己毀掉了波傑克,以及為了先生隱瞞女兒霍莉霍克的身世。

而碧翠絲被波傑克的廢材小說家父親吸引,私奔後過著貧困的生活,把氣都出在波傑克身上。波傑克父親把自己的不成功,也都怪到波傑克跟碧翠絲身上,波傑克因此失去了父親的典範,又得不到母親的關愛,最後就壞掉了。

劇中每個角色都有相似的細節。凱洛琳公主的母親重來沒好好教養她,在她因為未婚懷孕流產後,給她一個18世紀祖傳純金項鍊,說那是祖先要她們堅強活著的象徵。結果凱洛琳發現那只是不值錢的60年代製品。她回顧自己的生活,發現自己已經迷失。

而唯二沒有悲傷過去的陶德跟花生醬先生,也在第五季當中面對了現實的逼迫。花生醬先生發現自己無法經營愛情關係,離婚多次結果背著女友偷情之後,卻還跟女友求婚。陶德在大家都希望他振作成功時,發現社會的金錢遊戲只是場騙局,最後親手毀掉自己創作出來,卻爬到比自己更高位階的性愛機器人。全都是地獄般的景象。

第四季已是略為灰暗的結尾,第五季卻把地獄深淵更往下推。劇中有個重要的人際關係,就是波傑克跟唯一好友黛安的互動。每次波傑克只要被打垮到不行,黛安總是會氣他打氣,讓他還能夠堅持活下去。

但黛安其實也過著極慘的童年生活,最後成為作家,她會將自己的抑鬱發作在波傑克身上。為波傑克寫書,卻寫出他的醜惡面。兩人在互相傷害下又彼此需要,互相的扶持。但所有的事情結果,卻總是迎來令一波毀滅。

未命名2
Photo Credit: 《馬男波傑克》 ,Netflix預告片截圖。

第五季裡面,波傑克靠電視影集重新爬上高峰,但過去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碧翠絲後來死了。本劇用整整一集的篇幅,讓波傑克在告別式上致詞。一堆爛笑話與言不及義的怨恨、辱罵跟懊悔,波傑克對母親的愛與恨形成一種糾結。這段根本就是影視史上的經典。

而波傑克跟前情人的未成年女兒的曖昧事件的對話錄音被外流,女性主義者的好友黛安跑去質問波傑克,波傑克難以回答。黛安隨即講出極為傷人的話,打垮了波傑克。黛安說,莎拉琳的死波傑克必須負責。莎拉琳作為一個童星,沒有童年的她唯一能親近且能認同的父親形象就是波傑克,結果波傑克卻跟她上床,帶她吸毒酗酒,把她害死。雖然波傑克並未跟莎拉琳上床,但莎拉琳的死是個巨大的衝擊,他甚至無法辯解,然後⋯⋯他又壞掉了。

但黛安說這些話也並非真的要怪波傑克,她只是因為前夫交了新女友,在心理不平衡之下只好把氣發在唯一能承受她陰影的人。她只有波傑克可以責怪。這是一個互相傷害的概念,把第五季推向了結尾。第五季的最後,波傑克因為藥物上癮去自主勒戒。

每看一季的《馬男波傑克》,都以為地獄已經到了,沒想到更大的傷害就在下一季。這部影集相當深沉,具有一定的文學高度,簡直就是把人生當中最真實不堪的一面,展現在觀眾面前。

有生之年看過的影集,除了《南方公園》,沒有一部深度超過《馬男波傑克》。但《南方公園》著重的是個人如何面對世界的犬儒態度,操作的手法非常細緻,但切入很直接,偏向屬於後現代的手法。《馬男波傑克》則是使用現代主義的心理層面,並利用動畫將原本文字才能呈現的細膩元素化為影像。論編劇技藝之高超,可說畢生僅見。看完《馬男波傑克》的個人想法是什麼?只能說人生的黑暗面全被影集給喚醒,但看完後卻又什麼都說不出來。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傅紀鋼

詩人,《前進》文學誌發行人,部落格:膠原性獨立軍總病毒的恐怖蔓延。人生觀:「我想目前我們正走在那條我們正在努力設法找出的那個我相信我們大家都不完全相信我們能找出答案的答案的路上。」──美國佛羅里達州那不勒斯市長安德森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